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文化

有关汽车文化的论文出国留学归来的人在思维上和一直待在国内的人相比有什么不同?下

发布于 2014-05-21

陆音音,高等教育课改设计

生活:习惯一个人、甚至喜欢一个人是个特别重要的点,不象国内做什么都要成群结队。回来以后生活里常发生的对话“你去干嘛?”“我去”“你一个人啊?”“为什么不能一个人去啊?“生活意识很强。

作为刚刚回国的海带,还在国内的culture shock中,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

对于文艺和美有了更多的追求。生活方式上,基本美国人的生活内容就是在中国有份生活的中产阶级那种,开车上班,有亲子活动,定期见各类医生(不开心了找心理医生),每周找时间跟好友吃个饭,会有个爱好,有这方面的圈子。会持续某种乐器。每年年假去旅游,周末全家去完去brunch。电视看的不多,电影会去看,读书很多,聊天很容易聊到看过的书和思考的问题。买菜每周一次。

这个问题太宽泛了,不同国家,不同年龄,不同家庭背景的人思维所受到的影响都会不同。我拿自己举个例子吧,应该能够代表一部分留学生。

再说说种族与民族认知。刚来美国,我对种族和民族的认识非常单一,最深刻的记忆就是一个来自云南大理的白族哥们真得非常得白……这跟从小受到的教育有莫大关系。言必称自己为“涣涣华夏”,这让那55个民族怎么想啊。关于不可分割的和新疆也从没在上听到过来自他们的多元声音。带着这样的种族认识,我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而别人统统是外国人,最多分肤色而已。看了《美国种族简史》才明白了他们来自不同地方,在不同时期移民,有着不同传统。更进一步地,一方面不同种族有着相似的从底层向上流动的艰辛历程,另一方面即使相同种族每个人也都如此独特,这让针对种族的刻板印象荡然。就好像认识了天南海北的中国人,也就对地图炮不感兴趣了。对其他种族认识的改变,也影响了对自己种族的认识,明白别人更看重你个人,而不是你从哪里来,就像不关心你的血型,不关心你吃不吃香菜一样。谁让这里是民族的大熔炉呢。民族自豪感与个体,一码归一码。

(接上)

4.有时候会极端,比如我到现在都觉得李天一不该判那么多年。

匿名用户

最后,以《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的两句话作结。原谅我真得太喜欢这篇文章了。

很多人都会问我出国五年到底学到什么收获了什么?我告诉你们:最重要的不是英语、不是文凭对我而言 就两样东西:一是一种把我放到任何国家、任何我谁都不认识的地方,我都能下去的能力;和一种名车豪宅已不了我愿意每天坐公车去追求简单梦想的平淡心态。而我认为这两样足以让我受益终身。

在英国呆了第5年了,在各方面还是有些感受的。我想在国外待过的人与大多数普通国内大学出生的人相比,生活能力会更强一些。很简单,因为在国外你要生活,没有人可以照顾你。翻开人人,微博,朋友圈,你会看到无数的留学生在晒自己做的饭,在打扫房间。在这里你需要去适应别人的规则,别人的习惯,别人的要求。

恋爱:其实哪里都一样的,好男人和混蛋都有。一见钟情和慢慢来都有。刚出国的小孩确实是没人管了很随便(其实国内现在也差不多),后来成熟了就蛮看中相处的,所以处不好再喜欢也必须马上散,不象国内狗血剧情很多。这跟和又有关系了,在国内甚至会被批很,很多国内小孩在国外因为恋爱问题见学校心理医生,最后被扒出来家庭教育很多问题,比如过度在乎别人的感受,或者开始了就要负责,又或者太孤独对恋爱依赖感很强。后来习惯那套以后我看他们反而活得很好,我猜是因为一个人在外,本身就跟国外的性很契合,所以用国外的方式更好承受。还有就是速度和节奏。一般是想清楚了心理和生活可以承受了才进入下一步,either恋爱or结婚or生孩子都是。

2.祖国的荣誉感更强烈。这点应该是最好说的,在国内没什么体会,出国了才知道一个人代表一个国家形象这句话的意义。

我很少回国,基本上有种跟国内思维脱离关系的感觉,仅有的一点感想,也无非是几年回一次国体会到的什么“高铁真厉害”,“国内的售货员好”之类。如果实在要说的话,个人感觉在国内呆习惯了的人和在国外(美国)呆习惯了的人有以下不同。

4.对人生各个阶段划分的看法不同。这个真的是感触最深,最需要好好讲的一点了。

学习:学校只告诉你需要你达到什么标准,想毕业,就要达到这个标准。至于你怎么达到,怎么努力,这个过程,没有人去管你。达到就毕业,达不到就不毕业。要学会自己对自己负责。

其次就是对教的追求,有些在国外呆的时间长的人,会真的像的人一样把主挂在嘴边的。的确实出国了以后变多了,从习惯到接受到相信,最后会改变三观的。这三观其中就包括对形而上学的认可,愿意去探究和思考更多哲学问题,而不是社会层面的。

国内的人对百度有一丝“击败Google”的幻想,国外的人一看见百度搜索结果先是倒抽一口凉气,然后退避三舍。

第二,我觉得是思想上。我们每天看着外国人是怎么生活的。他们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他们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他们享受生活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他们并不注重奢侈品,什么名牌包啊,IPHONE啊。他们甚至很自豪的用着他们的旧手机甚至是蓝屏的绿屏的,即使车价相比国内便宜很多,他们也会开着N手的小车。他们喜欢的是在阳媚的日子里拿本书去晒太阳,边喝喝咖啡,周末全家人一起烧烤或者吃个SUNDAYLUNCH. 而在工作的时候,虽然效率不高,但是一步一步,非常扎实,完成的工作总是很棒。

1.对陌生人的戒心比国内同学低。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是在自信心上,毕竟会觉得自己是国外回来的,能力上不说,但至少在一开始的自信心上一定是有点的,对未来也是有期待的。其实还有很多点,特别是在服务方面,英国在服务上做的精致,另外在人的文化,素质方面,其实国外也有很多很多素质很低的人,但是在大多数时候都是不错的,比如开车啦什么的。要问我出国是否值得,我想还是值得的。要是问我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我想还是在思想上的。当然,也会有很多的人出国后于各种酒吧夜店KTV奢侈品商店过着跟国内没有差别的生活,最后被,买假文凭或者转到野鸡学校毕业回家的。

生活:比较。我在国内时候也在外地上学住过校,和在国外一人生活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国内校园宿舍每天只需要打扫自己床位下面一小块地方就行,卫生间有清洁工,衣服有洗衣房,空调坏了有维修工,每天有人倒垃圾和给饮水机换水,妈妈还时不时快递来一箱零食。在国外,换灯泡、倒垃圾、换家具、搬家、通下水道、掏水槽里堵起来的头发都一个人搞定,以前连洗脸池都嫌脏,现在分分钟跪在地上通马桶毫不嫌弃。

学习:原则和兴趣爱好。国内的整个风气是怎样要求小孩去读经管类和理工类的就不详细说了,当然国外有家长要求小孩往社会阶层高的走,比如律师医生教授什么的,分类原则不一样。会接受国外的这些原则,主要遵循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专业。当然无论选什么专业,好好念都是可以苦过高三的。所以后来就习惯工作和学习就是很苦很苦的这种感觉了。我好像一年前有次和教授聊天说起美国,说那就是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每个人都是一个部件,当然有些重要有些次要,但是必须尽全力旋转才可以一直去你想要的位子,当然被飞出来了也不会死无全尸,只是旋转的这个状态超级辛苦。

2.消费水平比国内同学高很多,经常被误认为是土豪。

生活上:懂得尊重别人的个人意志和隐私。也希望别人能够尊重自己的生活方式。坚定地奉行一个原则:只要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打扰、到别人的正常生活和正常,那么任何人有权过任何自己想要的生活。

1.很反感“中国就是这样”这种话,经常被人说装B,矫情。

蜜兔,人兔

工作:办公室。在国内的民企,外企都工作过,在国外做过和机构。所以可比性不太高。总的感觉国内工作办公室是个大头,人都太过于,国外比例很小。还有国内国外都有加班,只是国外network就是加班(可能是我工作类型的关系)一切是围绕实现工作目标。国内是大家加我也加,还要定时定量。工作态度上,国外的工作很多都是为了要enjoy。我不是很赞同楼上某位说的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有些社交类工作是很需要生活和工作互相融合的。

工作上:能力最重要。人脉其次。要懂得尊重共事的人。

3.对结婚年龄看的比较轻。我觉得这点最近真是愈发的明显了!老家很多同岁的男女同学都已经结婚生子了(88年的)。但在国外待了后,从邻居,朋友那儿看到太多了30多岁结婚人士,对中国女生27,8岁就觉得自己已经要嫁不出去这种观点无解。

我会深深地觉得生活是美好的,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是人生只有工作赚钱。还有一点就是,不会觉得有钱人怎么样,因为有钱人太多了,特别是在国外的有钱人太多了。但不管多有钱,土的人依然土,难看的人穿一身名牌人家都以为他是假的。

周思远,CSMaster, NYU

习惯sns身份的不同。国内呆习惯了的人保持交流用QQ号,现在进化成微信。国外习Facebook或者iMessenger。

4.不觉得公务员是一个很好的职业。

(完)

匿名用户

圭多达莱佐,FUCKDELTA

第三,人与人之间是美好的,人与动物之间是和谐共处的。虽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但很多小的城市小的镇上,马上遇到个人都会点头微笑或打一声招呼,问候一句今天怎么样。推门的时候会注意前后是否有人,会帮后人拉一下门,下公共汽车会和司机说声谢谢。街道上各种鸽子,海鸥,天鹅悠闲的寻找着食物,狗狗很欢乐的散步。

下面说说不好的方面:

下车的时候总想跟公交车司机说谢谢

简单说说自己现在觉得跟国内朋友的区别,不具有普遍性。

1.更注重和亲人的联系。作为高中大学都是寄宿制的学生,自认为生活性挺高了,出国后最让自己觉得忧伤到无解的地方就是想念父母。

下面这两条是我觉得差别最大的:1.我是出来学习的,不是出来睡洋妞的,洋妞也不是那么好睡的。2.大学真的是能学到东西的,大学真的是很累的,论文真的不是网上抄的,University的意思真的不是“由你玩四年”。

国内出来的人开车就是宝马。国外呆久了的也有宝马,不过只是个人喜好,爱开什么开什么。拙见勿怪。

出国三年,回国过暑假。前两天去火车站买票,排队的时候习惯性地离前面一个正在窗口的人一米多远的距离,结果被后来的人以为我不是排队的而插队了。

工作:我在国内外都没正式工作过,只有几个月的实习。国外最好的一点是,大部分工作(比如投行或者科研行业就不属于其中)每天能定时下班,大家没有加班的习惯。

第五,恋爱,其实很难界定我觉得,你可以说是,也可以说是混乱的。基本上在国外的恋人都会最后同居在一起,甚至有些认识可能只有一两星期,因为在外没有人可以约束,在硬件条件上也没有问题。当然好的一面是,这是一个全面了解对方的机会,无论是生活习惯上,还是情感上,默契程度上,都是一个检验。而异国恋几乎没有成功的,他们可能可以维持那么一两个月,或者三四个月,但是我从来没见过一直等到回国的。对于寻找老外,在马上走走你可以看到许多外国男人牵着中国妹子,但是对他们的感情是否认真我实在是不想多评论。。至于中国汉子牵外国妹子,五年来我看到不超过10次。

学习:英文水平比以前强很多......恋爱:更一些。在国外生活过的很多人能够接受在传统中国思维里不可思议的恋爱方式,比如先dating 再进入 relationship,open relationship 等等。「一定要和结婚」的男生经常被嘲笑。

第四,在学习上,我觉得我没啥资格说太多,因为成绩也不怎么好哈,但是我可以感觉到的是更多的是要靠自己,是一种培养你自己去探索的。每一篇论文,都是需要你去找,去翻阅大量的书籍来完成的。

国内的人喜欢某大得会有“新政”,国外的人认为万变不离其。

我觉得国外入学申请的要求,已经在低成本下尽可能地接近全面和真实了。CV展示主要成绩,PersonalStatement是自己讲自己的故事,推荐信是别人讲你的故事,GPA说明过去几年你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干得好不好,托福是语言关,GRE说明人不傻……在准备这些东西的过程中,很多人会陷入肯定和否定的循环,包括我自己。我也会后悔:如果大一的时候好好学习,GPA再高点就好了,如果去实验室弄篇论文就好了。这时,一哥们我说,他从来就不为过去的事情后悔,因为他相信自己在那个时候那个情况下,做出那个的选择一定是有原因的,自己的优点缺点从来都无比清晰,自己不可能不顾自己的兴趣或者超越自己的能力,突破历史的局限性。可能,接受现实的自己的确是件非常困难、非常的事情。那么,那些什么成绩都拿得出手的学生怎么样呢?看看寄托和各个BBS出国版就知道了。每到申请季,“求签定”就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如果这些学生,其中不乏中国最优秀的学生,也都高高兴兴地把自己放到一个别人定义好的维度中,用一些数字来评价成功与否,与他们在高考中做的一样,那这四年的本科教育是不是也只是像个机器,把一个零件加工成了另一个零件了?他们心中有没有自己对自己的那杆标尺呢?在揣摩自己几斤几两的过程中,如果再听到别人拿到offer的消息,事情就更乱了。在国外找实习找工作,不靠天不靠地不靠父母地投简历也是一样的境遇。明明觉得自己水平还可以,为什么投出去的简历都石沉大海,而另一个不看好的同学却拿到了offer呢?当女朋友遇到相同的情况,心里着急时,我问她:如果拿你跟她交换生活,你干不干?静下心来,我们都明白,别人做了旁人看不到的努力,而我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里引用另一个问题里的最高答案:

第六, 还有一点就是眼界,在国外你会有很多机会去别的地方旅游,看别人的城市,别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等等,你会发现国外很好,但也没那么好,或者说国内不差,至少在硬件方面。我有个很大的感触就是,在英国,你随便指一处建筑,你都会发现他有一百多年,甚至两百多年的历史,但他依然矗立在那里,虽然外观可能有些陈旧了,但是当你走进去之后你会发现,它或是那样的干净整洁,一丝一毫,每一块地方都利用的非常好,你不会觉得它需要推到了。而国内还有几栋老建筑,历史,文化,底蕴在哪里!而新的建筑拿出来跟人家两百年前的建筑比比,有没有利用好,或者说有没有人家舒服,科学?但反过来,很多国外的城市显得死气沉沉,没有活力,而国内城市生机勃勃,你可以在晚上休闲的逛街,再吃个夜宵,在工作机会上也觉得国内会更多一些。

以前一个朋友写过一首诗,叫《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我想象中的顾准、狱中的杨小凯、在文学圈之外写作的王小波,就是这样的人。怀才不遇,逆水行舟,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爱。……人生若有知己相伴固然妙不可言,但那可遇而不可求,真的,也许既不可遇又不可求,可求的只有你自己,你要俯下身去,朝着幽暗深处的自己伸出手去。

6.英语谈不上有多大长进,但是写的essay给国内985/211英语专业同学看会被说不像中国人写的,这点很confused。

处事:包容和尊重「和自己不一样的人」是我在国外学会最深刻的一点。

在国外比较愿意把自己与外国人,比如去他们的吧,去他们爱去的饭馆,看他们的小资话剧,去他们的(这些只是我的爱好),那很多搜集信息的方式和处理日常解决生活困难的途径都会成长。当然有些知识国内用不到,比如中国有了社会上的问题一律托关系。美国人则看问题严重程度,轻的找人帮忙,重的直接找律师。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说出口的同时你就已经输了输在对孩子教育上,输在价值观的上步伐迈的大了,会扯到蛋的。国外给我的教育是:我如今25岁,做了2年设计,也许下个月,我会因为自身能力的或是对技术上学术上的东西有新的追求,我就出国念研究生去了;或是对现在工作疲倦了,换份完全不同的工作,从头学习同样要花掉好几年时间。即使再工作快30岁了,我也不会有急迫感(真的要感谢父母的理解,所以和注重和父母的联系沟通能为自己得到他们的理解XD)不会因为朋友们孩子都能打酱油了而有自卑感这个思维的不同对我回国以后的影响是最大的希望朋友们,能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

3.时不时的会表达出“崇洋媚外”的态度(譬如羡慕外国护照好使),被骂是,不爱国。

我并不是想说国外的人更有事业心。而是中国人急切的渴望成功的心态和荷兰人踏实做事的态度的对比和思考。回国后我发现身边的朋友们真是太急了,恨不得小学只念2年,初中2年,高中2年,大学2年,恨不得早早踏上社会工作,恨不得老板一个月涨一次工资,恨不得自己25岁就能月薪过W,恨不得大学刚毕业就找个老公嫁了……他们觉得30岁前必须功成名就,家庭美满。有人说这是一种野心他们渴望成功,但是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因为不成功而对人生的迷茫对生活的失落。

MBayern,旅行/艺术/科技

在海外生活多年,我最大的收获是:相信人生有很多可能性,人可以选择的生活方式有很多种。不会因为买不起的房子就要死要活,也不会因为周围人都做某件事就自己也按同的方式生活。我更看重内心的和幸福。

恋爱:如果有合适的人,18岁结婚也可以。如果没有合适的人,40岁不结婚也可以。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不是耍,不以恋爱为过程的结婚才是耍。婚姻应该是爱情的结果,如果爱情在婚姻中占有的重要性不是在第一位,那么对这桩婚姻持怀疑态度。物质对于婚姻真的不是那么重要。

chaoHU,朝闻道而夕死,足矣

认识到没有人关心你,事实上就是把太空中找到一个合理的坐标系的可能性给排除了。那怎么办呢?就承认不存在这样的坐标系好了。每个人都是如此的不同,如此的独特。在一所美国小学做实习老师的同学告诉我,学校把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跟正常的学生放一起上课,他们可能有认知障碍,也可能有性格障碍,就是比别的学生学得慢,还需要单独。那正常学生不会看不起他们么?我问。她说,不会,学生从小就知道“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她教学生水墨花鸟画,一位“笨学生”不按常理,把一只鸟画在横横竖竖的条旁,而不是花丛中。她问,这是什么呀?学生说,鸽子,它们生活在城市中,横横竖竖是他心中的高楼大厦。孤独和独特好像一个硬币的正。认识并且感激自己的与众不同可能是回答“我是谁”的第一步吧。

在荷兰留学回来后,我并不觉得思维上和国内的朋友相比有什么差异,更多的差异体现在行为上。硬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我列举一下

5.自主能力肯定比国内的同学强,虽然我不会做饭,但是我有底气说出这句话,留学生都懂的。

GaryKwok,腐国本科在读

处事:东西不会的特别好,特别如果是在富人区待得多,比较不会记得很多地方有扒手,东西放室人就出来挑衣服了什么的,手机掉了也肯定找的回来。还有就是比较愿意帮助人,也愿意被帮助,与人吧。特别同意@ShiHu的观点,dont judge。大概因为自己本身在国外就是外国人,所以看了很多被judge的例子。当然生活上的也带来另一个不一定全是好处的特点,就是要。合则来不合则散的可能性很高,这点也适用于恋爱。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把很多事看简单了,因为发现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这样,只要去做就可以了,当然现在回来觉得,这个想法在国内还是稍显幼稚的。美国的整个社会阶层分类和财富累积方式都跟国内很不同,所以“做梦”的方式也必须不同。

7.耐得住寂寞。似乎都是好的方面,

2.不论什么情况绝对按照规则做事,会很于规则之上的人。

一个普通的中国学生,23(±2)岁大学毕业,不考虑继续深造下去的话,踏上社会,拼搏2,3年,事业稳定,30岁前结婚生子,觉得以后的日子就这么安定下来了。一个普通的荷兰学生(这里我就特指荷兰了)21(±2)岁大学毕业,不考虑继续深造,踏上社会,工作5,6年,跳槽或单干,摸索到30岁找到人生最有事业心的阶段,结婚生子。

3.不仇富,不愤青。

发布于 2013-11-30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