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市场  汽车评测

中新社70年|陈佐洱:这场破冰之旅顺应了历史潮流

  30多年前,中国新闻社罕见高规格地接待《自立晚报》二位记者公开来采访的破冰之旅,曾因推动了两岸新闻乃至人文交流,轰动一时。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家曾经颇有影响的第三大报虽已在本世纪初停刊,但是1987年9月的那段往事依然没有被人淡忘。

  这年秋天,岛上风传实行38年之久的“戒严令”可能出现突破,原籍省份的民众有望获准回到阔别了半辈子的家乡探亲。

  新闻界当然反应敏感,各家传媒都在摩拳擦掌。《自立晚报》年富力强的老板吴丰山脑子灵活,处事果断,抢先出手了一个秘密计划:派记者抢滩,公开采访!

  于是,9月1日下午,当赫然以头条新闻刊出《本报特派记者李永得、徐璐由东京赴采访》的《自立晚报》出现在街头时,报摊上立马“洛阳纸贵”,被怀着各种目的的读者抢购一空——当时人类还没有发明网络、更无电子版。

  中国驻日使馆首次面对面接待了要求公开去采访的记者。签证官员迅速上报请示,并与国内有关方面联系,以加急程序为他们办理了相关手续,并告知北京的新闻同行将接待他们,会提供一切必要协助,成全他们的公开采访。

  当时,我正在中国新闻社总社工作,以福建分社社长任上兼任总社港澳台部主任,一面做好部门工作,一面熟悉总社的运作情况,准备奉派去一家驻外分社履新。

  9月中旬的一天,中新社王士谷社长通知我去他的办公室,郑重其事地对我说,有两位记者要来公开采访,这是两岸相隔38年来的第一次,中央十分重视,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直接领导。

  王社长告诉我,《自立晚报》来的是一位部门主任,而我正好是负责对台新闻的部门主任,所以由我作为中国新闻社的代表,与两位同事——外事部主任刘国勇、我部负责台事新闻的王捷大姐一起接待李永得和徐璐。

  具体指导我工作的是中央对台办主任杨斯德,还有乐美真同志。的一位姓张的处长和我搭档,相互配合,全程负责协助两位记者在的采访活动和人身安全。

  我立即着手准备,重温了有关方针政策、注意事项,拟定了几种情况的预案;然后到中台办向杨主任和乐美真同志当面汇报和领命。

  我谨记中央确定的两条原则:一是自由采访,李、徐想采访谁,到什么地方采访,都要尽量满足;二是确保人身安全。

  后来我才知道,是小平同志定下了以上原则。接着,国务院侨办廖晖主任又接见了我,指示一定要认真做好这次接待工作,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9月14日下午3点50分,李永得、徐璐在日本东京踏进了中国民航CA93O的舱门,途经上海飞向北京。

  为确保机上重要旅客的安全,这个航班在上海多做了一次客货安检,所以延误至15日凌晨0点56分才抵达北京首都机场。

  我和张处长于当日傍晚就来到了首都机场现在1号航站楼的位置,那时只有这一座航站楼。一进候机大厅,就见到一群中央新闻媒体和境外、国外媒体的同行,他们都是带着第一时间攫取一手猛料的目的,来迎接同行的。

  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缓慢过去,我在大厅里顺着自动滚梯栏杆的外延来回踱步,少年时生活在与一水相隔的厦门的许多情景、许多与相关的闽南歌谣接连不断地在脑子里回旋。终于,子夜时分,我和刘主任、王捷大姐得到了航班降落的通知,率先走向廊桥口。

  机舱门一打开,首先步出的李永得和徐璐与我握手,歉意地说:“让你们久等了。”我迎上前脱口而出:“欢迎,欢迎。等你们38年了!”

  我见到记者时说的第一句话,并未深思熟虑,却是真情流露,在首都机场苦等的4个小时,加深了这种期待。

  没想到两位同行到达北京发出的第一条消息就称,我说的第一句话竟是“语言”,一时间,成了世界多家通讯社援引和多种报刊以显著版位报道和评论的热点,国内的各大媒体在内部也炒得很热,有的说我“阶级立场不对头,怎么38年等人?”,有的说我说得巧妙,莫衷一是。后来据说又是小平同志拍板说“讲得好”,我那颗忐忑的心才算定下来。

  其实,两位同行在自己报道中说的话也挺意味深长。李永得说:“我们终于迈出了艰难的一步啊!”徐璐补充道:“其实路程很近,但周折了快40年!”

  两位记者离开时,吴社长曾交代他们,“只要进入就算成功。”可是他们从那一刻起的半个月采访,效应远超《自立晚报》的预期。

  我一面引路往机场卫星厅外走,一面征询颇为激动的李永得和徐璐:“外面有50多名中外记者在等候,要不要见一见?”

  我把他们领进早已准备好的休息室,他们立刻就被“与台北相比,毫不逊色”的中外记者包围住了。我也是“老记”了,但在改革开放不太久的1987年,还从未见过同行间这样互相热烈采访的场面。

  从此时起,两名同行的身份便成为了采访者与被采访的新闻对象混合体,一夜名闻世界。他们称在的13天,一直是在中外记者追逐的“天罗地网”中进行采访的。

  路上,我及时切入正题,问他们此行准备采访什么,有何要求,中新社会尽一切努力来协助他们。到了饭店,给他们安排好房间离开时,天已破晓。

  回到宿舍,我顾不上休息,立刻根据两位记者提出的要求,与同事们分头一一联系采访对象的所在单位或本人。有通过电话的,有登门预约的。

  当天中午,在全聚德烤鸭店王士谷社长和王瑾希总编辑宴请的尾声,我把一份按他俩要求初拟的日程表以及采访对象们的电话、地址等联络办法送上,两位同行又惊又喜,按常规,记者得自己去联系采访对象,何曾受过如此待遇?要不,怎么叫“跑新闻”呢?

  我出生在上海,在福建长大,既可以用上海话和徐璐交谈,又可以用闽南话和李永得沟通,家乡方言把彼此的距离缩短了许多。

  记者的谨慎程度有些出乎意料。他们在长城饭店门口招手搭出租车,按排队顺序过来第一辆,他们没有上,却多走几步上了第二辆出租车,可能猜疑第一辆是有意安排的“特别出租”。

  记者的敬业精神值得赞赏。他们得到中新社提供的“联络图”后,一分钟也不耽误,立即与采访对象们接上了头。我只联系,不陪同,一概不送他们去任何一个采访点,但是和张处长时刻关注着进程是否顺利。

  从9月15日开始到27日,他们马不停蹄,一路南下,先后走访了北京、杭州、广州、深圳和厦门5座城市。

  在北京,参观了故宫、、王府井,采访了张春男、王锡爵、陈鼓应、黄顺兴、李大维等被称之为“走上不归路的者”。

  在杭州,他们游览了“像古诗一样美的”西湖,品尝了地道的龙井茶,徐璐第一次见到由上海赶来相见的姑母和表弟,姑侄二人抱头大哭,徐璐为此写了篇文情并茂、很是感人的自述通讯。

  在广州,他们采访了孙逸仙纪念医院和中山大学,参观了孙中山故居及黄埔军校旧址,还突然租车去了中山市翠亨村,探访了孙中山诞生地。

  在厦门,他们访问了厦门大学研究所的学者们,徜徉在与风情一同的中山路骑楼下,用望远镜隔海眺望大小金门岛多时,又突然租车,沿海岸线年被军偷袭、掳走了成百上千壮丁的福建第二大岛东山县,与凄苦守望33年的“寡妇村”的老村民们动情叙谈。

  对于两位在出生的“新生代”,这是第一次在祖国广袤的山河大地上,用自己的五官真切感受海峡对岸伟大而丰富的存在,举目都是和自己长着同一类体型肤色、说着读着同一种语言文字的中国人、中国情, “一切都仿佛那么熟悉,却又是那么陌生和遥远。” “虽然只是这么短暂而且片面的一个搜寻,但对于从小只在课本上看过‘’的我们来说,却仍具有无比的震憾,”“我们感受到了的真实存在。”

  他们认为,“14天的见闻只能算是对的惊鸿一瞥,连走马看花都谈不上。”但不管怎样,“是一个真实的捕捉,一个完完全全透过记者的双眼所做的直接捕捉,而不是透过外国记者的笔和镜头的折射。”

  海峡两岸都关注着二位记者的历史性行,《自立晚报》每天都有他俩大量的独家报道,所见所闻所感。的街头巷尾,民众普遍“叫好”,38年来第一次读到了由记者亲历记述的,心里更跃跃欲试,热切渴望自己也能赶快踏上那片同属一国的故乡土地。

  李、徐笔下有引起共鸣的深刻反省:“透过我们不同的成长背景,在之行的冲击下,‘经验’和理念必会有激荡、投射、甚至沉淀的反应。” “亲眼看到真实的之后,不禁令我们感到过去几十年中,当局所做的宣传是多么的僵化。”

  “除了可以强烈感受到的老百姓对的好奇、热情和关心,还会发现和的老百姓之间正若有若无地展开一种不可名状的竞争。民族的尊严,在就像空气一样,到处都可以呼吸得到。因此,‘统一’在他们而言,不但是理所当然的,同时,也深植在他们的内心,成为他们对感情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的社会各界也都怀着新鲜、好奇的心情,想看看两位记者怎样来描述海峡对岸,新华社《参考消息》等传媒时有隔日转载。平时看惯了记者文风的读者在读“味道”的报道时,感觉新鲜。

  我也在天天研读这些文字,思考着一个问题,作为以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为主要受众的中新社,该如何从中取其养分,去其糟粕呢?

  除了在北京和李、徐接触几次外,我们再未谋过面,但是始终保持着电话或通过所在地宣文机构间接沟通,一如既往地满足他们在任何一个城市提出的要求。

  其实,我和张处长每天都“隐身”鞍前马后,“形影相随”着,以确保他们充分享有境外旅行者权益和不影响自由采访的前提下,更加确保人身安全,当时确有威胁的迹象来自对岸,绝不让“江南事件”在祖国大地上重演。

  9月27日,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副社长、代社长李捷在厦门为李永得和徐璐送行。李捷告诉我,临登机时他俩心情复杂甚至相当悲壮,眼里闪着泪花。按照当局“戒严令”规定,回去后将至少坐牢2年。

  不料刚回到,李、徐就受到英雄式的欢迎。同时,当局宣布要“依法处置”他俩和《自立晚报》。

  随即,各界反对处置和声援《自立》的函电纷至沓来, 越来越趋高涨。在1个月后,当局正式开放了民众赴探亲,此事也就不了了之。《自立晚报》总编辑陈国祥说“我们创造了历史”。其实,应该说是顺应了历史潮流。

  金秋10月的北京,中台办和中宣部在和平门办公大楼会议厅,联合举办了一个有40多位部级领导出席的多部门情况通报会,先由中新社王社长和我做了接待台记破冰之旅的汇报,然后杨斯德同志肯定此为一成功先例,及时部署了迎对海峡彼岸掀起探亲热潮的方方面面工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