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市场  汽车品牌

红极一时的美食广场为何没落了?

曾经,美食广场是最热门的餐饮业态,是购物中心和大型商场的标配。如今,随着商场、超市、休闲购物中心等综合体的崛起,美食广场的生存空间逐渐被压缩。就连被称为“美食广场先驱”的大食代近几年也陷入到了关店撤场的困境。曾是伫立在城市C位的美食广场为何走向了没落?

“寄生”的美食广场

成也百货大楼,败也百货大楼

美食广场的兴盛与衰败,都和百货大楼有着密切的关系。二三十年前,物质还很匮乏的时候,百货大楼一出现,就成了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的人群聚集地。从日用百货、服装绸缎,到珠宝首饰、古玩钟表、家具地毯等众多品类,一栋百货大楼几乎能满足人们所有的日常需求。百货大楼因此进入到了快速发展期,1992年,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百货零售企业只有2家,到了1995年直接增加到了20家。

不过,那个时候的百货大楼卖的都是各种各样的商品,从头逛到尾,都看不到吃饭的地方。为了方便前来逛街的人们吃饭,百货大楼纷纷引入美食广场。因为经营品类丰富、价格便宜,美食广场一度成为了各大百货公司的配套设施。“美食广场双雄”——大食代、亚惠,正是在这个时候崛起的。其中,被称为“美食广场先驱”的大食代,最高峰时期全球门店达50多家,1997年进驻中国市场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成都等地开出了40多家门店。创立于1992年的亚惠,在全国拥有400多家店。

此时的美食广场是作为百货大楼的附属版块而存在的,不负责引流,只需要依托于百货大楼的巨大人流量,就能活得很好。可是,随着各类综合体的涌现,百货大楼客流自然而然被分流,逐渐走向了没落。国内百货品牌王府井、大商、天虹、重庆百货等巨头早在几年前就已暂缓增加百货门店,发展重心倾斜到购物中心、医疗、金融等其他领域。外资百货品牌中百盛、华堂、马莎百货等也频频关店,百货业的生存状态十分胶着。唇亡齿寒,百货大楼的没落直接导致美食广场风光不再。大食代就曾在2016年连关三店,其中一家店就位于北京西单老佛爷百货,因为该百货大楼的衰落而撤店。去年,广州太古汇引入现象级网红超级文和友后,负一层的大食代也撤了场。

“压缩”的生存空间

综合体崛起,美食广场被时代“抹掉”优势

没有生意,就意味着投入产出不成正比。为了求生,美食广场不得不转战进入人气更高的综合体。可进来以后,又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1、在别人的场子里“收租”,逐渐被“赶”到边缘位置以前,对于百货大楼来讲,餐饮只是边缘业务,百货大楼并不直接运营餐饮,而是交给美食广场全权运营,因此二者是相互依附、互惠互利的关系。但到了综合体时代,餐饮已经成为主营业务,餐饮商户占据份额至少达30%到40%,美食广场价值感逐渐减弱,连作为整个餐饮生态的补充都算不上,进到综合体内只能拿到没人要的位置。在商业模式上,美食广场和综合体变成了明显的竞争关系,二者都是以“租金+扣点”的方式赚取商户的钱。2、对手林立,只靠便宜很难夹缝求生在百货大楼时代,美食广场面临的竞争很小,因为以前的人一看性价比高、品类丰富,就会被吸引过去。但在现在的商场里,美食广场的竞争压力一下就变大了,时尚餐饮、负一二层的自营品牌,以及万达金街这类,都是它的竞争对手。在这些强劲的对手面前,美食广场无论是从品质、品类丰富度,还是性价比,都比不过,已经没办法吸引主流客群。

一方面,以前寄生于美食广场的多是一些没有品牌的小吃,但现在各种自营的美食、小吃进驻到商场的地下一二层,它们卖的东西价格和美食广场的差不多,品质却更高,美食广场逐渐被替代。更何况,一些知名餐饮品牌大多选择直接入驻购物中心,综合体现在看起来更像是一个plus版的美食广场,每一个知名品牌的餐厅就是一个独立的档口,美食广场在这样一个结构中被挤压成更小单位。另一方面,美食广场和时尚餐饮挤在一起,也没有优势可言。对于消费者来说,时尚餐饮可以慕名而来,而美食广场基本上是小吃、快餐,属于随意性消费,生存空间进一步变小。

现在消费者在外用餐,大多都是三两好友或一家人边吃饭边交流,吃饭已经成为一种休闲方式。而美食广场给人的感觉还是大排档式的,典型的工作餐,简单吃饱就行,单靠便宜已经吸引不了人了。/小结/以前,美食广场是餐饮市场的“宠儿”,总是立于城市最繁华的位置,但现在,繁华地段早已没有美食广场的生存空间。时代的发展,一方面会摒弃不适用于当下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或将创造出更优秀的发展机遇!

-End-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