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市场  汽车品牌

为什么汽车发动机没有天梯图?

  媒体在做发动机排名的时候,向各个主机厂索要赞助费是非常直接而露骨的,这本身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情,上榜固然光荣,但不上榜,并不能说明比起榜上的就更逊色。

  对发动机的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也是一个非常需求信息支持的事情,要做一份天梯,代价极高,工作也及其冗繁。哪怕是主机厂,都不时“欲求而不能”,更何况相对外行的媒体。

  对于媒体来说,能够做出的评价无外乎主机厂广告性质的吹嘘,以及功率扭矩油耗指标而已。假使花钱请了几位专家点评,多也是客座过场,利用自己的身份背书,喝茶聊天签名完事。

  一句话点评的,算什么回事。更何况,结果不是过程的堆叠,而是每一个细节的优化,湖人F4结果怎么样了?用了一堆新技术然而效果毛毛雨的某些品牌,并不值得尊敬------我的意思是,希望花更多的精力在积累自己的基础实力上,而不是随意听信供应商,花巨大的代价,去买大众宝马过时的方案。

  稍微吐吐槽。下面说说真正的天梯图是谁做的,要花什么样的代价,如何对比,长什么样,又有什么样的意义。

  但是主机厂是不会轻易泄露自己的技术的,除了广告,以及同行之间私下的交流,几乎没有别的渠道去了解特定主机厂的情况,即便是同行之间的私下交流,也只能局限在口头说说,真正的数据、技术文件,没有办法通过非正式的方法进行流通------除了员工的保密协议以外,主机厂对USB的封闭、以及对各种文档的加密,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唯一的途径,就是去买发动机回来自己测试,可是单独买卖发动机也是很难行得通的,通常的办法是,直接买车。拆下发动机后,做一系列试验,试验结束后,开始拆解,对每个零部件单独做分析。

  每个主机厂,在开始一个新项目之前,需要做项目的预研,对这个项目的定位,在行业里的水平,做一个评价。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当然首先要清楚目前市面的情况了,于是比如某家计划立一个1.5T的项目,就必须先行了解市面上目前1.5T这个圈子,都有谁的产品,天花板在哪里,并且预测未来3~5年,这个圈子的发展情况,自己的产品在未来3~5年投入市场后,大概在哪个位置,有没有足够的竞争力。也就是说,现在要开发一台1.5T的发动机,主机厂会去买Malibu,会去买Civic。

  但是要预测行业的发展情况,未来的五年内,这个天花板会上升到哪里,要预设一个有竞争力的产品,应当预设的什么水平,这个步骤通常要参考咨询公司的信息,因为主机厂的着眼点在于自己能否具备竞争力,而只有交易信息的咨询公司,才会在一个宏观的、全面的角度,去观察这个行业。咨询公司不仅会有多年的经验积累,会购买各个厂家的产品进行测试,同时也与各个厂家保持信息的交易往来。

  那么,一张细分市场定位机型的天梯图,发动机少则十几款,多则几十款,而一台发动机的对标工作,花费差不多在200W RMB上下,视对标工作的完整程度,以及这份报告的copy数量------比如,咨询公司为厂家A出了这份报告,那么卖给厂家B时,就可以便宜很多。

  一张天梯图的花费,就是千万级别的成本了,只是这一份天梯图,也不可能成于一时,是多年的数据积累。当然,除了前面所说的完成度、copy数量而导致价格不一以外,咨询公司卖给不一样的主机厂,也会打包一些其他的咨询项目,比如目前在国内的自主品牌,在做燃烧开发等等关键技术的时候,通常会于AVL/FEV等公司保持比较紧密的联系,天梯图,也往往成为这些项目的附属建议,成为某份分析报告当中的一页。

  但我不认为任何一家汽车媒体,会愿意花这样大的成本,购买这样一份分析报告------一份外行人不需要理解、也理解不能,毫无意义的分析报告。

  只不过,媒体的排名也并非完全没有意义------它实际上告诉我们这样一种信息,最近有哪些厂家哪些产品上市,大概是什么状态,用了什么技术,但其中的排名,参考意义不大。

  功率、油耗有点像综合的评分,但细分起来,NBA还分篮板抢断等等一系列的技术细节,MOBA也有人头助攻等等对不对,发动机也是一样的。

  我当然没办法把真正的报告发出来给各位看了。能给大家看的是以前为了写另一篇文,而做的一些数据,把2000~2016年主要的一些厂家的发动机信息,汇总在一起,就能够看到以下这些事情。

  高升功率往往意味着很多限制,需求和需求之间永远会有种种矛盾,大排量的发动机并不会追求极致的升功率,而相反------未来3~5年之间,将有一批1.0L的三缸机,成为新的升功率标杆。

  也可以看出来,宏达农机为代表的日系,升功率远不如大众等欧系品牌,这是增压和自吸区别的直接体现。

  当然,前些年欧洲的Downsizing潮流已经开始遇到了瓶颈,过分的Downsizing将不可避免的遇到排放的问题,这也开始迫使各个厂商开始尝试其他的路线。

  而反过来,受限于升功率,随着需求功率上升,排量只能尽可能的提升,两条红色的虚线,就分别代表着行业里,某个特定排量下的机型,升功率的天花板和地板------设计要高于天花板是挑战,而低于地板,不如直接放弃市场。

  还比如,气缸数与排量的关系,四缸机的排量可以横跨1.2L~2.8L,而三缸机目前量产的范围从0.6L~1.6L都有,那么1.5T是选择三缸,还是四缸?

  当然,我没有做进一步的剖析,真正的报告也远不止这样,包括冲程、缸径、功率、油耗,甚至更深层次的一些技术细节,等等等等,根据这些信息,一个项目就可以对自己做出大致的定位------升功率到底要定多少,油耗目标是多少,等等。

  之后,再依据对标机型使用的技术情况,来参考自己即将使用的技术路线,进而做出一个大致的概念设计。

  但是如前面所说,需求和需求本来就是矛盾,一旦某个特点做到了极致,也意味着在其他方面的牺牲------如果真的同时在好几个特性上都达到了最优,则意味着成本喜人。更何况,发动机的能力,最终是体现在整车上的,到了整车上则揉合了变速器、底盘等等总成,综合的因素太多,作为消费者也就更难对一台发动机,做出准确的判断了。

  总而言之,行业内的所谓“天梯”,更多的是用来指导项目开发设计的,对消费者的参考意义不大;而市面上的发动机多种多样,各有各的定位,只有在每个细分市场里,才有互相对比的意义,随意用一个“综合评分”,或者“一句话点评”,来粗暴的对发动机进行排名,是不够客观的,也没有切实的参考意义------那不过是主机厂们的公关费用预算的排名而已。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