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生活  驾车乐趣

猜测原型这也是看《他是谁》这种刑侦剧的乐趣所在丨主创谈

  正在优酷热播的刑侦剧《他是谁》,已经刷新了该平台2019年来用户拉新等多项纪录。日前,该剧导演鲍成志、编剧吴迪和李芳接受媒体采访。《他是谁》的故事从1988年的割喉案开始,到8年后的碎尸案,剧中案件让不少观众对号入座了“白银连环杀人案”“南大碎尸案”等现实真实案例。对此,导演鲍成志回应,虽然创作时搜集了案例作为参考,但整体还是来自于编剧创作。“我也看到有些观众在猜测都是哪个案子,这可能也是看刑侦剧的乐趣所在,如果能让观众因而关注到现实社会发生的事情,那也挺有意义的。”

  《他是谁》剧本创作历时几年,主创们曾经到各案发地和派出所采风。创作之始,两位编剧吴迪和李芳跟着一线,做了长时间的生验,积累素材,也查阅了解到很多当年的一些大案要案。两位编剧深入了解和研究过很多现实中的重大恶性案件,也实地走访过非常多的案发地,“但从创作之初,我们就没有想过就某一个案子来写。”比如宁江这座城市,既有南方城市的影子,又有北方城市的特点,它虽然是一座文学中的城市,但里面的每一条街,每一个人,每一桩案子,都是编剧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又细心布局在这座城市里的。“我们在创作刑侦剧的时候有个习惯,就是先建立一个扎实的世界观,然后让里面的人物和事件自然地、鲜活地绽放。”

  谈及创作立意,编剧吴迪、李芳表示,之所以把切入点放在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刑侦队伍的身上,因为那是一个刑事科学技术还无法足够震慑罪犯的年代,破案完全靠实打实的个人能力和意志力。比如,剧中警队破获案件不是依靠警员拥有特殊的才华或者某种特别的能力,塑造的就是工作在一线的,背负着巨大的压力,锲而不舍地追寻着每一个案件的,割喉案发生后的八年里,卫国平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一直查找着当年割喉案的线索,档案室的资料烂熟于心。队员们在垃圾场中翻找尸块,潜进污水渠中找寻证物。“所以我们不追求多么精巧的罪案设计,也不想做多么花哨的悬疑包装。因为们办的案子,随便拿出一件,都足够疑难扑朔,足够困苦凶险,也足够让观众深解其中味后热泪盈眶。”

  在编剧吴迪和李芳看来,在做《他是谁》的时候,主创团队还有个小小的愿望,哪怕有一个青少年观众因为看了这个剧,燃起了立志从警的理想,大家都觉得格外值得。“所以在我们创作过程中,最要把握的就是初心。我们是想写,中国的公安干警们,在那个技术、资源都不足的情况下,是如何坚持坚守的。”

  在具体的采风中,两位编剧真切感受到,那种侦破难度极大的命案,几乎已经和办案干警的人生,和这一个所、一个队,甚至一个城市全体干警紧紧交错在一起。现实中,有些专案组已经横跨几十年,由几代干警接力侦破。有一个场景他们至今难以忘怀。一天,某个派出所中老所长带着新所长在街拐角祭奠,原来那天是本所一个至今未破的重大命案的案发日,这也是他们每年的惯例。除了告慰逝者,更是时刻提醒全所干警:虽然这块石头一直压在身上,但无论要花多少年,只要有一点线索,就要付出百倍努力,终有一天,一定会,也必须要搬开它。“我们理解中,案例不是要多么血腥、残忍、猎奇,而是哪些案件能更好地承载和表达创作者的主题想法。每个真实案件的侦破,背后都有无数公安干警的心血和付出,我们会去寻找能够再现侦破细节、能够凸显主人公力量的这种案件来表现。”

  《他是谁》中,张译诠释的卫国平,在追捕连环案的行动中目睹战友牺牲、凶手逃跑,此事也一直成为卫国平内心最深处的心结。8年后再次发生杀人案,很多线年前的连环案有关,在追查真凶的这些年,卫国平自己也经历着成长,鲍成志对此表示,所有人都会成长,尤其是那些人生中经历过重大变故或者挫折的人,人总是会从稚嫩到成熟,这是人生的必经阶段。“卫国平最宝贵的是从没忘记自己的初心,没有随波逐流,也从没放松懈怠,虽然老成了,但依然保持着真诚的心和纯粹的追求,这就是这个人物的吸引力。”

  因此,鲍成志表示,卫国平并不是某个“神探”的代表,他就是一个平凡的人,也代表着千千万万最普通的人民。在鲍成志看来,正是一代又一代们的付出感染了观众,“如果这个凶手找不到的话,他的徒弟会继承他的遗志接着继续去追溯这个案件,这种‘不破不休’的韧劲打动了我们。”

  《他是谁》队充满了温暖美好和烟火气息,没有很多警匪剧中的黑警设定以及男主被陷害、警队内部疑云重重等之类易制造矛盾的桥段,剧中,师傅与徒弟的谈心不是在办公室而是设定在澡堂;卫国平等人用自己的工资买烟,根据烟的味道来分辨疑犯抽的烟种,顾局和宋哲也把自己的工资贡献出来用于买烟查案,队友之间的相互帮衬,卫国平和宋哲之间的小竞争和小调侃,将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巧妙地安排到剧中。警队内部日常大家相爱相杀,互相较劲中也透露着一丝“中二”氛围。鲍成志表示,他希望剧中人物回归生活,“越是压力大的职业,比如,总是面对生活的阴暗面,他们越是会找一切机会给自己解压,同事、战友都是彼此的心理疏导员。我们在采访和体验生活过程中接触到的,很多不是传统认知中不苟言笑、眉头紧锁的样子,他们也活色生香,甚至比一般人更有趣。”

  二哥率领三队迎接受伤的卫国平归队,他调侃卫国平受伤住院,“这棍子没白挨啊,黑眼圈没了,皮肤也嫩了。这治失眠啊。”

  作为一部刑侦剧,《他是谁》中割喉案、分尸案有不少触目惊心的场景,剧中出现的余爱芹碎尸案,电业局李雪梅杀人案,电机厂王琳琳割喉案等案件都紧紧地围绕1988年割喉案,此外也添加了一些其他案件误导观众,如由薛家键案件引出的人物,胡峰制作保护动物标本案。每个案件的侦破看似割喉案即将大白,但剧情又发生了反转。能让观众在这种类型剧里获得沉浸体验,鲍成志表示,犯罪剧中用各种方式制造悬念和氛围是最常用的手段,比如在叙事、后期剪辑、音效等方面,“但这部剧最重要的是能让观众跟着男主的视角走,这样才能和人物产生共鸣,急他之所急,忧他之所忧,关心他的命运。也就是我们老说的人物的命运感出来了,才能让观众想往下看。”

  鲍成志坦言,在一个刑事科学技术条件有限的年代里,每个案子,小到小偷小摸,大到杀人放火,都只能靠最传统的人力办案,“所谓的‘抽丝剥茧’,就是每一个办案人员一点一滴垒起来了。”

  也有观众表示,这部剧在字幕上打了时间点,这增加了不少真实感,对此鲍成志表示,时间标志是一线民警办案时会采用的标记方式,用以记录和回溯案件进展,主创团队将这个细节进行了放大,就是想让观众跟我们一起沉浸在破案的角度。“其他剧也展现了,我们只是把这点放大了。”鲍成志坦言,刑侦剧作为一个非常成熟的类型,创新其实挺难的,“尽管如此,我们在这部戏里也还是尽量去找一点新的东西。比如我们展现了一个恶性案件如何影响了普通人的生活、影响了的生活,还展现了它如何影响了犯罪者自己的生活,在这点上算是做了一点尝试。”

  该剧监制丁黑和导演鲍成志此前联手执导过热播剧《荣誉》,相比“生活流”的《荣誉》,《他是谁》显得更加硬核,鲍成志介绍,《他是谁》立足于职业,尤其是老一辈,因为他们确实不是从一些专业院校毕业的,本身那个时候整个中国的大学就没有多少人学这样一个冷门专业。“他们以当下现有的知识,经验,方方面面的东西去破案,这个韧劲很让我们感动,这也是以往刑侦题材里面所没有的。”

  在演员的选择上,鲍成志坦言,主创在选演员时最重要的是要符合角色。比如赵阳、俞灏明等演员其实都是二次合作,但他们无论是从好人变坏人,还是反派形象再升级,表现都让自己惊喜,赵阳在《荣誉》中演的是一个很喜欢当,除了当什么都不会的人,这次演了一个犯罪组织的头儿。俞灏明曾经在《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出演悲情反派杜明礼,这次演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反派”,高光点很多,“作为导演,我肯定是想着怎么能挖尽演员的才华,希望他们能给观众带来惊喜。”

  谈及与张译的合作,鲍成志回忆起了很多现场碰撞的火花。“比如卫国平和宋哲的戏,好多都是临场发挥出来的,像卫国平拿茶水泼宋哲、假装打蚊子打他的脸,拍摄现场所有人都笑翻了,特别有意思。”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