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汽车市场  汽车车型

巨头/初创联手 迎接自动驾驶“商品化”

  [ 行业]  自动驾驶行业最近有点“不太平”,先有《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发布,后有丰田、博世分别投资小马智行、驭势科技两家初创公司。前者给产业打了一针“兴奋剂”,后者似乎又昭示着资本从寒冬中“回暖“。“量产落地”对自动驾驶行业拷问已久,初创公司也面临着很大压力。身处量产的门槛,在获得巨头的资本加持后,初创公司下一阶段如何发展值得关注,未来要在哪些层面取得突破也有待解答。



  30秒快速阅读:
  1、提升技术实力、展开更多交流合作、便于吸引更多人才和资本是初创公司获得丰田、博世这类产业巨头投资后的直接获益之处。
  2、实现从Demo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跃迁,是自动驾驶公司的下一阶段任务。取消安全员、常态化运营、扩大规模化等是初创公司将要寻求突破的要点,同时还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商业能力。
  3、初创公司的未来发展依然需要谨慎前行,产品能否经得起市场考验、健康的商业模式如何建立等问题有待回答,同时对于资本环境也不应盲目乐观。


  ● 追问1:初创公司获巨头投资的受益之处有哪些?

  2月26日,小马智行对外宣布,公司完成新一轮4.6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亿元)融资,其中丰田投资额达4亿美元。官方称,此轮融资是丰田和小马智行业务合作的延伸。就在同一天,驭势科技也公布融资消息,博世便是战略投资人之一。

  小马智行和驭势科技在分别获得丰田、博世的投资之前,其实都已经和各自的投资人就技术层面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合作。在已经建立合作的基础上,两家巨头又向两家初创公司伸出了资本“橄榄枝”,说明后者的技术和发展路线得到了巨头的认可,也能够补充自身的业务发展需要。对于初创公司来说,有了与巨头的合作经历及投资“背书”,其业务开展也会多方面受益。


  首先,博世、丰田完善的整车开发经验有助于初创公司成长,进而提升技术实力,弥补“木桶短板”。以驭势科技为例,其CEO吴甘沙称,从博世学习到了很多,尤其是对于系统可靠性的设计,“他们的开发经验弥补了我们的‘缺口’,对于我们打造真正的量产产品是非常关键的。”

  其次,巨头的资本入局,也有利于双方形成深度的合作关系,促进初创公司的商业化进程。小马智行在选择战略投资人时的重要考量是,“能不能帮助公司把全自动驾驶这件事做成”。驭势科技在拿到投资后不久,便获得博世介绍的两个海外客户。目前,驭势科技也在和博世探讨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

『驭势科技香港国际机场无人物流项目』

  实际上,当初创公司与一家巨头有了更多渊源之后,无论是在吸引资本、人才引进、产业合作等方面都会轻松很多,毕竟汽车产业尤为看中过去的“资历”。

  ● 追问2:两家公司下一阶段的突破点各是什么?

  历经多年的发展,自动驾驶走到了一个关键节点,技术必须能够落地,继续“Demo下去”已经很难再被认可。这也就意味着,自动驾驶要“走出实验室”,变成一个“产品”,并完成从“产品”到“商品”的跨越。

  吴甘沙认为,自动驾驶要实现落地,必须具备“无人化(没有安全员)”、“常态化(风雨无阻)”、“规模化(达到一定数量)”和“运营化(能够‘交钥匙’)”四个条件。显然,这“四化”也是几乎所有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在接下来所必须攻克的难点。

『驭势科技产品体系』

  小马智行和驭势科技各自都有面向未来的目标。小马智行的终极目标是“让去掉驾驶员的全自动驾驶车出现在公众面前”;而驭势科技则是“面向各行各业交付看不见的AI驾驶员”,驭势科技认为未来三五年,“无人驾驶”将会在很多行业爆发。从两者的目标来看,“无人化”是一个核心诉求。就当前而言,无论是出行服务还是物流配送领域,真正的“无人”其实还只发生在局部场景、局部地区,未来仍有一段路要走。

  站在小马智行的角度来说,接下来他们还需要进一步突破的地方在于,完成整个Robotaxi服务从“体验”到“日常”的产品化过程。过去的一年多里,小马智行在做的一件事是通过手机App叫车,把乘客从运营区域内的任意一个点运送到另一个任意点。这就要求,自动驾驶汽车能够应对所有复杂场景,并能7x24小时风雨无阻地运行。目前,小马智行的Robotaxi服务已经在广州、北京以及美国加州展开测试或运营,总计完成了7万多个订单。

  下一阶段,小马智行所要做的是继续扩大Robotaxi车队规模,并拓展到更多的城市,积累更多的复杂场景和用户反馈,以此来帮助Robotaxi完成产品化过程。同时,还要进一步推动实现量产化。


  就驭势科技而言,其比较成功的案例是在香港国际机场实现了现实环境下的无人物流车常态化运营。在一定程度上,香港国际机场的物流配送项目初步具备了可规模商用的条件。为了“面向各行各业交付AI驾驶员”,未来驭势科技将会抓住核心场景继续做深,并且尝试将技术在更多的场景进行落地。另一方面,驭势科技要做的是,在其中的一些场景里取得数量和商业化上的突破。

  ● 追问3:未来面临的挑战还有哪些?

  抛开法规、伦理等约束不谈,自动驾驶要真正走向市场依然面临多重挑战,这既关系到技术成熟度,又与商业化能力密不可分。


  第一,对于初创公司来说,“产品力”要过硬,才能经得起市场考验。在开发过程中,自动驾驶公司就需要对系统安全性、稳定性、环境适应能力等各方面反复验证,更大的挑战在于交付给客户后能不能满足预期。自动驾驶尚处商业落地的起步阶段,没有成熟的先例可循,仍需要一定的周期去积累经验。

  第二,成熟的商业模式还有待探索。目前,Robotaxi可以说还处在“接一单亏一单”的“跑商业模式”阶段,园区、港口等特殊场景的市场也同样尚未打开。如何在成本、效率等方面取得平衡并实现规模化量产,摸索出一套成熟的商业模式对初创公司来说至关重要,在市场化的环境中,需要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吴甘沙表示,驭势科技也将在一些场景上探索商业化,希望能够在单个业务上做到亿元级年营收规模。而实现盈利的前提是,能够真正给客户创造价值,而不是让客户“养一堆铁壳子”。


  第三,对于资本环境应该谨慎乐观,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对于初创公司而言,在尚未建立成熟的商业模式并实现自身盈利前,融资依然是公司走下去的关键。丰田、博世的行业影响力给这两个融资事件带来了太多可以解读的方向,但也不代表“资本春天”已经到来,实际上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开发自动驾驶技术也相当“烧钱”,这也反过来激励企业要尽快建立健康的商业模式。

  全文总结:

  《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这既是一针“兴奋剂”,也是一张“市场考卷”。初创公司不仅需要具备量产自动驾驶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在“产品商品化”的跃迁中形成足够强的商业能力,有一些公司会在市场竞争中被筛选出来,同样也有些公司会被淘汰出局。未来,在某些场景中出现少数“优等生”的公司是有可能的。行业竞争格局依然“混沌”,各企业间差距仍不足以形成压倒性优势,暂时领先的选手也需时刻警惕后来者的“穷追猛赶”。(文/ 鲍彬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