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汽车新闻  汽车行业

HUD市场探析:困顿30年后现转机 ,未来2-3年或迎爆发期

HUD(抬头显示器),源自于航空科技,主要功能是把关键驾驶信息投影在风挡玻璃上,减少驾驶员视线分散,以提升安全性。尴尬的是,这款炫酷科技引入汽车领域至今已有30余年,却一直处于不温不火、曲高和寡的境地。然而就在市场几近沉寂之时,风向突然转变,近两年车企对HUD的重视度日渐提升。据了解,除了宝马、奔驰等豪车大规模应用外,不少在开发的中低端车型亦有计划配置,一场关于HUD的市场爆发正在积极酝酿中。

图片来源:大陆集团官网

那么,究竟是何原因导致这款科技与安全感兼具的产品被市场冷落多年又突然备受重用?目前市场具体进展如何?未来又会朝哪个方向发展?对于HUD,有太多的疑问待解,为此,盖世汽车通过线下采访调研形式与多位业内专家展开探讨,具体信息梳理如下,与行业共飨!

30余年困顿期:成本居高,认知度偏低

公开资料显示,HUD最早出现在汽车领域是在1988年,由美国第一个大量生产销售汽车的企业奥兹莫比尔(后并入通用汽车)引入,而后,又陆续被福特、宝马、奔驰等车企装备在跑车和高档轿车中。

遗憾的是,前后历经30余年,HUD在民航领域已经大量普及,但在汽车行业却始终未能掀起大的波澜。据了解,目前该产品在乘用车前装市场渗透率不足3%,售后领域亦不容乐观。对于当中缘由,不少行业人士认为,市场认知度和成本是影响HUD推广的两大核心要素。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截图

首先,尽管HUD较早出现,但因配置率低且多数呈现在高档车中,普通消费者对这一技术知之甚少。 “实际上,作为提升驾驶安全的有效辅助,HUD在高端车型上的选配率还是较高的,如蔚来汽车达到了60%以上。然而,豪华车使用人群毕竟是少数,若要实现普及 HUD,就需要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而这一点此前是较为欠缺的。” 江苏泽景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泽景”)商务总监张廷瑞指出。

其次,成本普遍较高。从消费者角度看,目前市场上HUD产品选配价格普遍较高,据了解,宝马选装一台HUD约需10000元,在非刚需的情况下,要说服其购买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从车企角度看,“HUD产品技术难度大,开发成本和材料成本较高,加上市场消费力不足,势必会影响到车企投资信心。”惠州市华阳多媒体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阳多媒体)总经理韩继军表示。

总的来说,HUD纵有百般好,但因成本较高,又非刚性所需,如果没有一定的市场引导和教育,产品价值不被消费者认可,市场局面很难打破。

市场现状:汽车智能化浪潮下的焕发新生

据介绍,HUD市场出现明显转机约在2018年,此后,随着车企重视度加强,产品在量产车型上配置率不断提升。 如合资品牌中,宝马几乎将其应用于全系车型;自主品牌中,吉利星越、博越、几何A、北汽新能源Arcfox等车型亦有呈现。

图片来源:宝马汽车官方

除了量产车外,“目前国内主流车企的在开发车型中,至少有一款车型会匹配HUD,根据项目进度, HUD市场将会在2020下半年或2021年上半年迎来一波发展热潮。” 深圳前海智云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云谷”)CEO侍强表示。

对此,张廷瑞表示认同,其进一步指出,“从主机厂目前关注度和新车配置情况来看,HUD未来2~3年内将会迎来爆发期。”

纵横汽车领域多年未见起色,究竟是何原因导致HUD突然焕发新生?在盖世汽车采访中,诸多业内专家同步指向了“汽车智能化”,认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诱发了市场对HUD的需求。

近年来,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正在快速渗透。数据显示,2018年智能网联新车型渗透率达到31.1%,相较2016年增长近5倍。韩继军指出,“HUD作为ADAS功能人机交互的一个重要窗口,除了在挡风玻璃上直观呈现仪表及中控屏相关信息外,还可以把一些报警和辅助驾驶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驾驶员,这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智能汽车的交互体验提升。HUD是因安全而被需求,因汽车智能化浪潮的到来而被寄予厚望。目前看来,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已经初具规模,HUD市场‘火’起来也在情理之中。”

图片来源:奇瑞汽车官方视频截图

此外,智能化、数字化浪潮中,HUD所呈现的炫酷效果,亦契合了数字化时代下的个性化消费需求。 在此背景下,消费者对于相关产品的接受度亦不断提升。

企业布局:外资发力,本土供应链崛起

据韩继军介绍,HUD因技术难度大,研发成本高,加上多年来消费力不足,目前国内外从事此项技术生产的企业屈指可数。据盖世汽车统计,目前国际零部件巨头中,日本精机、电装、大陆、博世、伟世通等均有涉及。其中,本田旗下的日本精机市场占有率超过50%,产业已应用于宝马5系、7系、X系、奥迪的Q7以及通用旗下的凯迪拉克等车型中;大陆亦是HUD技术的较早推动者之一,相关产品在奔驰S级、奔驰GLC,奥迪的A6,A7和A8,宝马的3系,4系,5系,6系,大众Passat和Tiguan上均有配置。

随着HUD市场接受度的不断提升,近年来,上述外资企业逐渐加大相关产品研发力度,并在各大车展以及美国CES技术展上作为重点推出。

相对而言,国内相关生产企业起步相对较晚,多于2014年左右开始涉入。目前市场上进展不错的企业有华阳多媒体、江苏泽景、水晶光电、智云谷、未来黑科技等。当中,华阳多媒体于2012年开始组建团队,目前已经拥有百余项相关专利,大部分都是针对HUD产品化难点的解决方案。此外,基于母公司华阳集团汽车电子业务在智能座舱领域的多年耕耘,华阳多媒体自行搭建了完整的AR-HUD的平台,包括ADAS、仪表、导航的输入。目前已经获得了多个国内以及海外车企的量产项目,涉及产品包括CHUD、WHUD、基于DLP的AR-HUD。

                    图片来源:华阳多媒体路测视频截取

江苏泽景于2011年开始涉入,近几年发展亦较为迅速。据了解,当前合作的车企包括大众、蔚来、吉利、北汽、奇瑞、长城等,具备完全自主产权的AR-HUD平台也已进入量产落地阶段。

未来,随着HUD的逐步走高,市场竞争势必会加剧。在被问及国内外企业的竞争差距时,韩继军表示,“事实上,与外资企业相比,国内厂家在技术方面并没有明显落后,相对而言,在HUD方面参与全球竞争的机会比其他传统汽车电子要大的多。”

“随着技术壁垒逐步被打破,国内厂家的HUD技术、服务、价格优势显现,目前各大车企对于本土供应商的信任度大增,也愿意开放更多的机会合作。”张廷瑞补充说道。

发展趋势: AR-HUD或成未来风口

按设计形式划分,HUD产品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C-HUD,W-HUD和AR-HUD。

当中,C-HUD也称组合型HUD。其投影部分为一块独立的透明树脂板,一般固定在仪表盘上方;W-HUD,则直接使用前挡风玻璃作为显示设备;AR-HUD,可以看作是W-HUD的升级版,通过AR(增强现实)技术与HUD的融合,可以在驾驶人视线区域内合理、生动地叠加显示一些驾驶信息,并结合于实际交通路况中。

在以上三大产品类型中, W-HUD因技术较为成熟,成本逐步走低,成为目前车企主流配置。C-HUD虽在早期风行一时,然而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及投影区域的增大,产品形态有天然劣势,因此市场逐步处于萎靡状态。

图片来源:大陆集团官网

至于AR-HUD,不少专家认为,该产品未来将会替代W-HUD成为大势所趋,而目前诸多车企及供应商在此方面已有所涉及。“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到来,AR-HUD将是驾驶员获取信息的关键途径。特别是在L3级的自动驾驶中,AR-HUD可以给驾驶员直观反馈车内外的信息如限速提醒、碰撞预警、贴地导航等,有效减轻驾驶员对自动驾驶的安全焦虑。”张廷瑞指出。

图片来源:大陆集团官网

同样,大陆集团中国区抬头显示器产品中心负责人杨晶也表示:“现实增强(AR),会是HUD未来发展的催化剂,其发展会更大化激发用户体验的接受程度。”

综上所述,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HUD的市场燃起之势凸显。不过,究竟能发展到哪一步,还要看相关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实际价值体验,这当中包含安全性、舒适性、低成本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