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知识  驾车常识

防御性驾驶与主动安全——防患未然的两种思路

  汽车安全向来是消费者购车考虑的重要因素,而一款车型在以严苛著称的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里面取得什么样的成绩,自然成了大家关注的重中之重。日前,2022年最新一批C-IASI测试成绩发布,涉及XX、XX等多款车型。其中,有一款车备受关注,它就是上汽奥迪首款车型——A7L,除了在“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车内乘员保护”、“车外行人安全”、“车辆辅助安全”这些常规测评项中获得了不俗成绩,它还成为首批主动挑战乘员侧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试并获得优秀(G)成绩的车型。也就是说,无论是驾驶员侧还是乘员侧,其在有“魔鬼测试”之称的25%小偏置碰撞工况中,都获得了优秀评价,显示出无比均衡的碰撞安全性能。

  作为交通事故中的最后一道防线,车辆碰撞安全性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发生意外,车身结构以及安全带、气囊等会是全车人员的“守护神”,它们很可能会挽救生命。通常在道路交通里,驾车者可能会遭遇很多意外事件,比如高速路上突然爆胎、路口遇上“鬼探头”、对向行驶大车转弯失控……前不久网络上流传着一个视频:河南信阳的一位出租车司机在车辆报废时跪地磕头感谢,车辆8年行驶80万公里,没出过一次险,让他平平安安,也养活了一家老小。这真是让人动容的一幕,这个司机无疑是个爱车之人,定时保养,开车细致,谨慎专注,更重要的是,他一定是个能够对事故防患于未然的好司机。

  很多人会问,开车不“撞人”相对容易,只要小心就可以,但是怎么保证不被别人撞呢?实际上,交通事故的发生并不是毫无预兆,有了充分的防范意识,很多危险就能够避免。用专业术语来表达,驾驶者主动预判危险,叫防御性驾驶;对于车而言,随着智能化的加持,也有了“主动作为”的能力,这就叫“主动安全”。防患未然的两种思路——防御性驾驶与主动安全,这就是此次我要探讨的主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道路交通事故降幅明显,但依然高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244674起,造成61703人死亡、250723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3.1亿元。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多少家庭承受失去亲人的苦痛。而这些交通事故中,很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其中有肇事驾驶员的危险驾驶行为,也有驾驶员防御性驾驶意识淡薄的问题。什么是防御性驾驶?简言之,就是在驾车中,有效地预知人为、自然环境以及路况等因素产生的风险,并第一时间展开快速、科学、有针对性的举措,防范事故的产生。其核心便是以预防为关键的驾驶技术,除了自身避免危及他人外,还要有效规避周围车辆、行人等突发对于自身驾驶安全的威胁。

  日常行车过程中,你最担心遇到哪些情况?前方车辆突然开车门,前方车辆突然急刹,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而掌握了防御性驾驶,则能够有效规避突发风险。停车开车门看似是小事,但往往由于不注意观察后方,车上人员突然开车门,导致后方车辆或者骑行者躲避不及而撞上。再者,如果跟车太近,车辆没有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遇到前车急刹车,经常来不及刹停而酿成事故。这些都是简单、常用的防御性驾驶技术,在一些发达国家,“防御性驾驶”已经形成了一门课程,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实际上,我们很多人已经具备了一些防御性驾驶技术,只是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完善的安全驾驶体系。

  和普通驾驶不同的是,防御性驾驶注重决策、提前运转、规避风险。总结起来,掌握防御性驾驶技术的核心要素有预判危险、预留空间、视线灵活、引人注意。首先是预判危险,有一些交通常识驾驶者必须清楚,比如雨雪天气,制动会延长,车辆易打滑;高速路出口,容易遇到急刹、变道情况;村间行驶,时常会有动物、行人等横穿马路……这些都是比较容易产生的安全威胁,不过也有一些是无法掌控的,比如周边车辆闯红灯、车辆或者行人逆行、飞来不明物体,这就要求对风险因素进行假设,养成对于不可控风险的解决思维。其次,预留空间也十分重要,“老司机”时常会预估他人的行为,如超车、变道、刹车等,保持四周留有余地。在与前车保持一个安全距离的同时,要避免与其他车辆并排行驶,留出安全空间作为应急逃生区域。除了安全距离外,还要预留突发风险空间,需要审时度势,整体考虑。比如,前车突然出现爆胎;马路两边突然窜出动物;路面突然出现凹坑……这都需要驾驶者进行全面的考虑,预留容错空间。另外,视线灵活也是必修课,在驾驶的时候避免专注凝视,不要紧盯同一目标。驾驶者需要真正的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持续的评估周边环境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从而科学地预留出空间。最后,合格的驾驶人要学会“引人注意”:利用灯光将自己的意图表达给其他的驾驶人,比如转向灯、雾灯、夜灯、双闪等等,在发现周边车辆出现不寻常的情况时,要及时提醒。

  总的来说,以上这些“防御性驾驶”要领是一整套连续的、相辅相成的驾驶行为和思维习惯。每一个驾驶者需要有评判风险的意识,尽可能地预留空间,并不断的灵活调整视线,探寻出多种可能产生的危险,同时学会吸引别人的注意,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

  交通安全涉及人、车、路三大要素,其中,强化人的安全意识,掌握防御性驾驶技术,这尤为重要;不断提升车辆本身的安全性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从安全带的发明,到安全气囊的应用、安全车身结构的开发,汽车安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这些被动安全技术只能减轻事故伤害,还不能解决交通事故高发的问题。后来,随着ABS、ESC列为标配,再到如今正在普及的AEB系统,汽车安全发展迎来了崭新的阶段。可以说,从被动安全向主动安全的技术进化,从“减轻伤害”到“避免事故”的理念转变,是汽车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主动安全系统可以避免很多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比如疲劳驾驶、分心走神等;同时,在遭遇路面湿滑、“鬼探头”等突发情况时,能主动进行干预,最终避免事故或者减轻事故伤害。

  不同车型的主动安全性能参差不齐,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的性能决定了它在面临一些行车风险时能否有预知危险和回避危险的能力。在各类新车安全评价规程中,主动安全的测试内容在增加,逐渐成为测试的重点。在C-IASI的辅助安全测试项目中,考核的就是车辆的主动安全性能,测试项目包括车对车自动紧急制动评价、行人与骑行者自动紧急制动评价、车道辅助系统评价和车辆前照灯评价等。从本批次测试成绩看,奥迪A7L在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测试(车对车、行人与骑行者)、LSS车道辅助系统测试和HEADLAMP整车前照灯测试获得优秀表现,最终在辅助安全测试项目中获得优秀(G)优异评价,;其中,在车道辅助系统(LSS)测试中获得了满分;在AEB测试(包含车对车、行人与骑行者)中也获得高达XX的得分率。众多高科技辅助系统的加持,让其具备了十分出色的主动安全性能。

  在这里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当前虽然很多车型都宣传自己配备了AEB系统,但我们要注意区分其传感器类型(摄像头、雷达等),也要看它是否能识别行人、骑行者;同时,还需要留意系统适用的速度范围。奥迪A7L全车配备1个激光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17个其他驾驶辅助传感器,可实现L2+级辅助驾驶,这样的配置可以说达到A8级别。在前部预碰撞安全系统(AEB)中,A7L在最高250km/h的车速范围内可以检测到其他车辆,在最高85km/h的速度范围内可以检测到行人。紧急情况下,系统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措施,比如前排安全带会提前拉紧,座椅位置进行优化,启动双闪灯等;还可以增加制动或者全力制动,在提供预警信息地同时降低碰撞风险。不仅如此,A7L还配备了组合式后部预碰撞安全系统,车辆后部也有雷达传感器,当系统检测认为碰撞即将发生,将启动座椅位置优化等措施,启动双闪灯,提醒其他道路使用者。

  奥迪A7L上的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带有紧急状态介入功能(系统工作车速范围在65km/h-250km/h之间),车道偏离警告功能可以识别车道标志线,如果您接近一条识别地分界线且有脱离车道的危险,那系统会通过一次校正性转向干预或在必要时以方向盘振动发出警告,让驾驶员保持注意力。另外,变道辅助、开门及倒车预警也是十分实用的主动安全配置,他们可以辅助驾驶员车侧盲区内地道路情况监测,正常行驶时,系统会对车辆后方驶进地危险情况发出警告,在驾驶员下车和倒车时提醒潜在地碰撞风险。针对夜间行车安全,A7L还配备了夜视系统。远红外夜视辅助系统可自动识别前方行人,并将图像显示于仪表盘及平视系统中,及时发出警示,提升夜间行车安全。3D全景影像则是实现了“眼观全局”,其有四个摄像头,全方位显示车辆四周全景图,配合中央驾驶辅助控制系统,持续计算周围环境图像,停车更安全便捷,更从容。

  从这些功能可以看到,主动安全配置和防御性驾驶是息息相关的,这些系统具备“预判危险、预留空间、视线灵活、引人注意”等核心特征。如同人的眼睛、耳朵,汽车也有属于自己的“感知器官”——雷达、摄像头。和人相比,这些感知系统虽然不能完全代替大脑,但在反应上更快速,采取行动也更为果断,不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有了防御性驾驶技术,再加上车辆本身先进的主动安全防护措施,将大幅提升驾驶安全性。

  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哪个会先来。车祸猛于虎,我们能做的就是避免事故的发生,通过预判,让很多“没想到”成为“意料之中”、“控制之中“。曾经看过一句话,防御性驾驶总结来说是:怀有“总有刁民想害朕”的心态开车上路。心态、习惯、行为是防御性驾驶的关键之处;主动安全的出发点,同样是预防性措施,性能好坏是关键之处。两者分别是对驾驶人和汽车的一种预防性措施,相辅相成,共同作用,预防事故发生,规避风险和伤害。安全无止境,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