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市场  汽车评测

买车参考车评视频就是在被谋财害命!

  作为国内新兴的行当,首先不可否认,在国内汽车市场高速发展的这几年,车评人在汽车专业知识的普及上,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最显而易见的是,起码让很多消费者掌握了基本的看车试车方法。近两年国内汽车文化日渐浓厚,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一台车的好坏也有了一定的评判标准。

  除了在汽车行业新涌现出的一大批新媒体公众号,越来越多的汽车媒体中也出现了不少新晋车评人。甭管是否足够专业,是否懂汽车知识,甚至根本谈不上有什么专业素养,这期间也不乏出现了一些“云评车”,就是连现车都没有,放几张图片就可以畅所欲言胡言乱侃了。

  这就直线拉低了国内车评人的整体素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开始显现。本就还有些职业操守和客观原则可言的车评人,在行业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也不得不“看钱说话”。

  车评类节目作为新兴的行业节目,确实吸引了不少对车感兴趣和准备买车人的关注。之前大家想要了解车,要么从身边懂车的朋友口中了解,这样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都只能亲自到店了解,但自己本就对汽车知识一知半解,到店也只能听销售顾问忽悠,更别说试驾能开出个所以然。并且,本身就是轻关注度的汽车行业,除非是从事同汽车行业相关工作的人会经常关注,否则,大部分人只有在有购车需求的时候才会去关注。

  而车评节目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样一个沟通和通车的途径。消费者只要看几个汽车评测视频,基本就可以做到对这款车有个大致的了解。由于早期一部分专业车评人长期的专业知识积累,还是可以给出客观的评测意见,进而对消费者的购车选择产生一定影响。

  随着车评视频的逐渐火热,这个行业发发展却进入到了一个不良的发展循环。似乎想要做到客观,变的越来越难。

  不论是哪一家汽车媒体,生存吃饭还是根本的问题。内容做的再好,最终还是要看盈利。由于盈利模式的单一,在国内市场又做不到读者/观众为内容买单。所以大部分车评人都是靠着厂家吃饭。“吃人嘴短,拿人手短,”结果你就可想而知。所以,在汽车圈里也就有了“吃肠”一说。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能做到客观独立地去评测一台车的媒体真的是越来越少。全都是给厂家鼓吹新车型类似广告性质的车评视频就没有看的必要了。

  之前,有些国内知名车评人为了“硬吹”一款车型,也是想尽办法不惜出错丢人,露出了难看的吃相。敢说实话,真话的车评人就成了凤毛麟角。比如,广受车友欢迎的38号车评就算一个。

  看38号的车评视频,起码还会然你感觉有所收益,一期节目下来,不说是对这款车是否足够了解,起码能让你多了解不少机械知识和判断依据。相比其他吃相难看的车评视频,就是一股清泉。

  个人感觉是个相对的东西。同初中物理课本上的水温测试实验一个道理,举个极端点的例子,你让一个平常开百万级车的人去开个十万以下的车肯定会觉的不好开。就是车评人经常提及的变速箱顿挫和底盘虑震效果,估计没几个普通车主能真正开的出来。更别说很多人连怎么测试出一辆车的好坏都不清楚。

  之前我们在文章中提到过,买车最看中的要素应该要把安全性的考量放在第一位。但是反观现在大部分的车评视频,不知是为了凸显自己的专业水准还是根本就没有一套自己的评价体系,说的最多的就是外观、配置、用料、操控、油门动力响应。

  可是对大部分以代步为主的消费者而言,所谓的操控性能真正能有多大意义?外观造型之类的,车就放在那里,消费者不会自己看么。至于配置,我听到最多的就是“这车配置丰富”配置到底到什么程度才够丰富?要我说,关键看主被动安全配置。

  因为,你从表面上能够看到的哪些低端配置,什么雷达、影响、大屏、电控系统,其实在厂家看来,成本微乎其微。真正考验技术实力的配置,至少在二十万靠上的车才会有。想了解的话,你直接对标一些豪华入门级车型上的配置就一目了然。

  话说回来,跟车辆安全相关的,气囊个数、ABS、ESP、防碰撞预警、车道保持这些一年也不定能用上一次的安全功能,真正有几个人会在意?很多人甚至并不清楚这些功能的用途。比如说,刚刚上市的丰田CHR,有人说价格定高了,如果看看配置相比同级别已经算厚道了。就拿十个气囊来说吧,同级别都还是六个呢。

  真的不懂配置也不要紧,看一台车的安全性在国内可以参考的标准就是C-NCAP。评分越高,星级越多的车型,安全性越好。如果是差不到碰撞测试成绩的车型,或者是中国特工车型最好谨慎考虑。

  当谈,受制于国情,国内的测试也很难保证没有水分,好在C-NCAP的评价标准并不是你唯一可以参考的标准。因为,对于打算代步用,或者人生的第一辆车,就更要注重车辆的耐用性,而非配置又多丰富。耐用性是评价一台车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谁都不希望自己买的车还没开几年,光费钱费时去修了。

  很多“老司机”都知道参考独立性更强的美国消费者报告。这些独立的评测机构都是靠读者买单,所以也是对读者负责,也是深受消费者信任的。所以说,同样的车型在美国卖的不错,那么在国内的表现也不会差太多。虽然目前国内还没有类似的评测机构,但是依然不乏你通过其他渠道去考量一台车的质量。

  汽车之家的百车故障数据,车质网这些网站都可以查阅相关车型统计数据。而一般车辆最容易出问题的两大部件就是变速箱和发动机。相比较一些小毛病,这些核心部件的质量是否靠谱就显的尤其重要。不仅牵扯到车辆使用,更涉及行车安全和用车成本的大问题。如果是综合反映变速箱和发动机存在问题的,那就别考虑了。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