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翔:中国新能源汽车有望加速“乘船出海”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1—4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占比世界新能源销售规模的57%,表现卓越。中国正在崛起为一个新能源电动汽车出口大国,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最近两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出口,特别是乘用车出口能实现快速增长,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国家放开了合资汽车企业股比限制,允许外资企业到中国独资建厂,这吸引了众多国际品牌车企来中国投资建厂,也刺激了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出口。

  众多国际品牌车企(如特斯拉)在中国建厂,不只是满足中国市场需求,更多的产能开始向欧洲、东南亚市场覆盖延伸。目前,新能源汽车还算是新事物,它在总体汽车市场销量占比还较小,新能源汽车工厂数量比较少、规模有限,但未来却充满想象空间。

  第二,国内优秀汽车品牌逐渐崛起。比如在全球市值一路走高的比亚迪,在今年3月份宣布停止销售全部燃油汽车后,瞬间变身为一家科技公司,与特斯拉等新能源车企站在了同一个发展阵营。数据显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去年销量达到60万辆,今年1—4月份增长也很强劲。

  越来越多的优秀中国汽车企业逐渐走出国门,全面进入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区域的主流市场,这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的一大趋势。

  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持续“乘船出海”的重要原因。目前,中国连续7年位列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的宝座,就有赖于国内完善的汽车产业链。

  产业链优势使中国新能源汽车具备了零部件质量好,技术水平高,以及良好的成本优势,这吸引了大批合资企业把新能源汽车工厂建在中国。

  比如大众就选择把旗下新能源汽车工厂建在上海和佛山两地。大众新能源汽车从去年开始生产,三个季度销量就达到了10万辆,发展形势迅猛。

  因此,开放的政策,加之完善的产业链,使中国本土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越来越多,随着销量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推动着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当前,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如广汽、北汽等都在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转型,并准备把这部分业务板块独立划分、独立上市融资。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先期发展的“造车新势力”因为有先发优势,会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但传统车企由于其生产能力、研发能力、资金仍占有较大优势,更有可能会“后来者居上”。(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比亚迪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从短期技术面看,近期消息面活跃,主力资金有大幅介入迹象,短期呈现上升趋势,市场关注意愿一般。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新能源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从短期技术面看,近期消息面一般,主力资金有大幅介入迹象,短期呈现上升趋势,市场关注意愿一般。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