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生活  汽车趣谈

年轻妈妈在公车上教孩子学儿歌乘客:不懂教育的妈妈才这样做

  今天坐公交车的时候,正闭目养神,朦朦胧胧快睡着了,忽然被一阵笑闹声吵醒,朝前一看,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一个4岁左右的小女孩。妈妈正在教小女孩学拼音,啊啊哦哦地,妈妈教一句,小女孩学一句,小女孩学得挺好,妈妈也挺骄傲,不时得来一句:宝宝真棒,妈妈爱你,然后母女二人哈哈笑。本来是很温馨的画面,可是我看到,车上大部分都人都皱起了眉头,正值午后两点多钟,车上大部分人都打起了瞌睡,被她俩这一吵,好嘛,几乎全醒了。妈妈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教过拼音之后,又开始教儿歌,边教边给女儿讲儿歌的内容。女儿是各种撒娇,妈妈则是各种夸奖,语气和神态之间,颇为骄傲,似乎别人都没这么好的孩子,别人都不会教育孩子,需要她来给大家做示范一样骄傲。母女两一对一答,这个问那个夸的,大家简直都要吐了,完全把公交车当成了自家客厅了。

  总能在公共场合见到这样的年轻妈妈,旁若无人,丝毫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教孩子东西,要么是学习,要么是讲故事或者是唱歌,我真不明白,教育孩子非得在众人面前,以打扰人的姿势进行吗?

  公共汽车上,怎么也算一个公共场合,总得注意一下对别人的影响吧,这样高声笑闹,看着是教孩子学习,人生道理,似乎值得原谅,可是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打扰了别人就是打扰了,况且这种事情完全可以在家里进行吧,再不济也可以小声一点吧,怎么就一点也不注意呢,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公德心。

  生活中这样的父母也是不少呢,朋友讲,一次去看电影《摔跤吧,爸爸》,坐在她后面的是一对母女,当妈的就不住地给她讲努力的重要性,不努力就没有考不上好大学,就没有好前途。

  虽然讲的道理很不错,可这是公众场合哎,不是你自己家,大家都在看电影,你嘀嘀咕咕的声音听起来真恶心。

  这种例子还有很多,餐馆里,妈妈用唯恐别人听不见的声音让孩子吃青菜:多吃青菜,维生素含量多,宝贝长得壮!很大声的那种,在家不能说吗,最起码能小声一点不。生怕别人说她不会教育孩子一样。

  我的父母教育我,不管是长大后还是小时候,都没有在公共场合大声教过我什么,更不会在大家都需要安静的时候陪我唱歌笑闹还大声夸奖,唯恐别人听不见一样。

  他们都是在家里指出我哪点做的好哪点做的不好,或批评或奖励,而不是在外面以很会教育的姿势教育我。

  都说缺什么就爱炫耀什么,一点不假。这种父母多半并不是真正会教育孩子,正是因为半瓶子的水,所以才总想晃荡一下。真正会教育孩子的人从来都不会在公共场合以影响他人的方式教育孩子。

  胡适说他的母亲从不在人前说孩子,总是深夜大家都睡了,或者早上大家都还没起床的时候教育他,教出了一代大家;岳母刺字也不是当着大家的面,却教出了大英雄。

  有一次,单位聚餐,一个同事带了他的两个孩子,两个孩子相差3岁,大的是女孩,小的是男孩。后来两个孩子闹矛盾,我同事批评大的,说大的没有让着小的,大的很委屈,小声嘀咕了几句。妈妈就更不乐意了,开始各种摆事实讲道理,什么孔融让梨,兄友弟恭一类的,老大明显听不到心里,一脸不服的样子,我同事认死理,讲不通誓不罢休。在妈妈的大道理中,孩子眼中带泪,一脸的委屈,饭也没怎么吃。

  孩子有错,家长的教导是应当的,但是不能一直唠叨不休,不停的讲道理,看似是讲道理的好妈妈,可是孩子的反应却是厌恶,根本听不到心里去。

  这类家长,往往想不到要顾及孩子的面子,当众对孩子苛刻,反复说,不停说,完全不顾场合,不顾孩子心理。

  有一次我去理发,就遇到这样一个父亲,孩子好奇理发店的那个转转椅子,坐在上边转着玩,结果,一不小心就把椅子的扶手弄歪了,父亲上前一把就把孩子从椅子上拽下来,边拽边骂:叫你安省点,这下好了吧!然后又踢了一脚。这还不算完,父亲又接着数落:叫你小心点小心点,都干啥了,每次都这样,能不能长点心啊,气死我了!孩子眼泪汪汪地,显然也是害怕了,大气都不敢出一声,可怜巴巴地站着。理发店老板解围:没事的,哪个扶手本来就有毛病,不要紧的。爸爸还是不依不饶:就你这个样子,长大看你能干什么?孩子终于忍不住,哇地一声哭了。周围的人劝:孩子已经知道错了,就别再骂了。男子这才气咻咻地住了嘴。

  教育孩子,要顾及孩子的内心,孩子犯错了,教育是应该的,可是当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就不要再不依不饶了,尤其当着大家的面。这会让孩子一次次地自我否定,那种孤独无肋,只会加深孩子的痛苦,让孩子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行。

  教育孩子,道理可以讲,而且还是必须的,要不然,他怎么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呢,但不能过度。什么事都讲究一个度,给孩子讲道理也一样。

  说的就是过度讲道理,道理讲一遍,孩子就懂了,没必要一直喋喋不休,还非得让孩子当中表态“我错了”,孩子的心里得有多厌烦和委屈吧。

  我们学校的老师惩罚犯错孩子:抄一百遍。是不是我们极度反感?家长的唠叨对孩子来说,和抄一百遍是一样的。

  人是有感情的,尤其孩子,更容易情绪化。别激起他不满和委屈的情绪。道理讲到第一百遍的时候,不但没有效果,还会起到反作用。大话西游里,唐僧的唠叨让孙悟空恨不得打死他。一时冲动的孩子很多都是因为父母不停的唠叨指责。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