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新闻  新车动态

伟时电子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等公司制度的要求,秉承“安全、环保,品质至上”的公司发展原则,在董事会指导下,公司管理团队团结公司全体员工,克服种种困难积极通过内部提升效率,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加强风险管控,聚焦车载显示主营业务发展,营业收入、营业利润持续增加。

  2022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公司全面贯彻落实董事会部署要求,聚焦公司主业,营业收入持续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5,873.4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1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9,614.4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3.49%;扣非后净利润为8,775.2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1.59%;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151,378.58万元,增长3.26%。归属于所有者权益120,131.34万元,增长5.30%。

  报告期内,在国际地区冲突给全球经济及市场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下,公司始终聚焦主营业务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满足客户需求。

  在业务拓展层面,一方面深耕现有客户,除了取得传统背光显示模组订单外,同时取得新型MiniLED背光产品的七款定点订单,并于2023年逐步导入量产,这将对公司的未来进一步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的篇章;新能源客户开发方面,公司加快了新能源客户的开发力度,除在已开发终端客户T公司外,报告期内取得了国内新能源龙头车企BYD背光模组新订单,为进一步开拓新能源车载市场又打下坚实的基础;VR产品的开发又取得进展,定点订单也将在2023年导入量产。

  在游戏机行业中,公司在取得全球著名游戏机客户定点订单基础上,将于2023年导入量产,这将非常有效的填补公司除车载业务以外消费领域的新的发展。

  除了深耕现有战略客户,公司还持续加大力度开拓新的优质战略客户。报告期内,新增AUO、星宇、疆程等一级供应商客户。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技术开发和自主创新力度,进一步优化人才配置;购进先进的试验检测设备,提高公司产品开发能力及产品测试能力,满足客户多元化个性需求。

  在背光显示模组方面,公司顺应车载行业发展最新趋势,成功开发多款MiniLED背光源并取得定点订单,导入MiniLED封装产线,并已具备量产能力。七款定点订单将在2023年逐步导入量产,在其生命周期内,根据客户预测可达几十亿元;在超大型车载背光源方面取得突破,成功开发55英寸超大型背光模组产品。

  一体式薄膜触控面板的开发,在实现产品美观度的同时有效地提升产品质量,并将其应用成功拓展至显示组件盖板,相关产品将于2023年导入量产。

  车载显示模组轻量化结构件的开发。目前,公司客户订单中大屏化、多屏化等新型产品占比逐步爬升,该类订单对产品中结构件的轻量化要求不断提高;考虑到,国内汽车电子轻量化结构件市场供应尚不充分,无法在品质、交期、成本等各方面满足客户需求。因此,公司为顺应汽车轻量化发展趋势,更好更快的满足客户新订单需求,已着手加大对该领域的研发和投入。

  2022年度,公司投入研发费用总计10,196.61万元,同比增加24.15%。公司及子公司新增实用新型授权专利29件,均系原始取得;另有29件专利申请正在审查中。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00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94件,外观设计专利2件。

  公司募投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中,截至报告期末,募集资金累计使用总金额为17,800.41万元,占募集资金拟投入金额的33.33%。另外,合同尚未到期的支付金额2,522.77万元。

  通过对外投资,公司积极布局新型显示行业,继布局MiniLED、智能表面等新型显示业务之后。对东超科技的增资,公司开始对车载高端显示领域空中显示进行布局,并结合双方在各自领域的先进技术和丰富产业资源,适应全球汽车人机交互智能化变革趋势,拓展车载显示更多应用场景取得重大进展;报告期内东超科技在车载、梯控、健康领域、公共场所、智能家居等方面均取得了进展,已进入东风汽车600006)、江淮汽车600418)、北汽等供应商目录,已对部分车企小批量订单实现交付。

  东超科技是空中成像技术领军企业,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专项2项、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1项、合肥市重大新兴产业专项1项,累计申请知识产权500余项,并建成安徽省新一代光学成像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新型显示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空中交互式成像技术与显示材料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获评安徽省新型研发机构,构建了国际一流的新型显示研发平台。发展至今累计获科技部首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最高奖、2022“中国元宇宙创新应用大赛”总决赛一等奖和2020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众多荣誉。

  全球汽车产业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主要增长动力,产业规模呈现爆发趋势,根据EVTank统计,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082.40万辆,2017年至2022年复合增速达54.74%,同时,EVTank预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2,542万辆,未来3年复合增速为32.92%。在新能源汽车景气度的带动下,全球汽车市场也在加快复苏,全球汽车产业规模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在汽车行业“电气化、轻量化、智能化”的核心驱动下,全球的汽车电子规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21年全球汽车电子规模达到456亿美元,未来几年,随着汽车产业技术升级趋势,全球的汽车电子规模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作为汽车电子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载显示市场也迎来了自身发展的新浪潮,目前,车载显示行业逐步向大屏化、高清化、分屏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中控屏、双联屏、车载娱乐屏等新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同时,根据Omdia、国际汽车制造商组织和LMC的数据,2020年全球汽车单车屏幕数量为1.82块,预计到2024年单车屏幕数量将提升至2.47块。GobaMarketInsights预计,2025年车载显示领域市场规模将达到240亿美元、2020年至2025年复合增速达12%。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汽车行业目前正经历电动化、智能化变革,汽车正在逐渐从传统的机械运载工具向集道路交通、信息通讯、多媒体娱乐为一体的移动智能终端转变,车载显示技术作为人车交互的主要界面伴随汽车电子技术的升级,被赋予越来越多的功能和应用场景,以车载显示为代表的座舱电子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与汽车智能化发展趋势相适应,车载显示屏呈现大屏化、多屏化的发展趋势。

  车载显示屏主要应用在中控、仪表和副驾显示领域,大屏化使得信息显示更全面,可操作性更强。特斯拉ModeS17英寸智能集成车载屏幕的面世开启了车载显示大屏化趋势,传统巨头如奔驰、宝马、凯迪拉克、比亚迪002594)和造车新势力理想、小鹏、蔚来等纷纷进入大屏时代。7-8英寸屏幕已经成为目前中控屏的主流尺寸,根据IHSMarkit,2021年7-8英寸、9-10英寸、11+英寸车载中控屏占比分别约为68%、23%、9%。预计到2026年9英寸以上显示屏占比将从2021年的32%升至约45%,大屏化将持续推进。

  目前,中控显示屏服务于智能座舱的交互性与娱乐性,更符合消费者喜好的“大屏化”正成为其产业趋势,例如8英寸、10英寸甚至14英寸以上的显示面板。根据佐思汽研,2021年我国14英寸以上的大屏占比已达8%,预计2025年将提升至20%。

  同时,多屏化相比于传统的单一显示形式能使各屏幕分工更明确的同时,充分利用座舱内空间增大显示面积,满足乘客个性化的驾驶和娱乐需求,提升驾乘体验,根据Omdia、国际汽车制造商组织和LMC的数据,2020年全球汽车单车屏幕数量为1.82块,预计到2024年单车屏幕数量将提升至2.47块。

  公司在传统背光模组行业进展顺利。公司背光模组终端产品绝大部分应用于中高端汽车、数码相机、游戏机、VR、智能家居、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工控显示等领域;其中公司生产的背光显示模组86.8%用于车载领域,且在行业内已经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由于车载背光模组产品性能要求高验证、订单周期长,相比较传统背光显示领域有较为明显的盈利优势,在行业承压之际,公司也积极布局传统背光显示领域,在游戏机、VR、智能家居等领域取得定点订单。

  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市场新能源乘用车中控显示屏CID12.0英寸及以上尺寸段的销量占比为48%,较传统燃油车同尺寸段CID提升29%。

  全球LED市场逐渐恢复,Mini/MicroLED注入新活力,未来可期。据TrendForce,2020年全球LED市场产值约152.87亿美元,出现了历年罕见的衰退幅度。2021年上半年,长期受到压抑的需求触底反弹,预估2021年全球LED市场产值拉升至165.3亿美元,同比上升8.1%,主要增长动力来自车用LED、Mini/MicroLED,以及商用相关显示屏及不可见光四大领域。其中,

  Mini/MicroLED领域的2021年产值占比约2%,随着技术进步和需求升级,占比有望持续拉升。

  据亿渡数据预测,2026年中国MiniLED背光模组市场空间将达1,250亿元。其中,大尺寸背光模组将达到900亿元,中尺寸背光模组将达到350亿元,2021-2026年大尺寸CAGR达47%,中尺寸达43%。

  虚拟现实(VR)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前沿方向,是数字经济的重大前端领域,将深刻影响人类的生活方式。VR技术是指借助计算机系统及传感器技术生成三维环境的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方式,通过调动使用者各种感官,如通过VR眼镜或VR头盔,来为用户提供视觉上身临其境的虚拟现实体验,可用于娱乐游戏。随着消费者对娱乐体验要求的提高以及配套硬件性能提升、成本降低等因素影响,VR产品市场需求大幅增长。另外,相关产业政策的推出也不断促进虚拟现实行业的发展,2022年11月,五部委联合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计划提到,发展目标包括:到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超过3,500亿元,虚拟现实终端销量超过2,500万台,培育100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打造10个具有区域影响力、引领虚拟现实生态发展的集聚区,建成10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发布的《虚拟(增强)现实(2020年)》,2020年全球VR整体市场规模约为620亿元,并预计2020-2024五年间全球虚拟现实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4.00%,其中VR增速约为45.00%,AR增速约为66.00%,2024年VR和AR市场份额将达到2,400亿元。此外,据IDC预测,预计到2024年全球在VR/AR领域的支出增长至72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4.00%,其中,预计到2024年中国市场在VR/AR领域的支出规模达到264.80亿美元,占全球比重达36.00%。

  公司主要从事背光显示模组、液晶显示模组、触控装饰面板、显示组件、智能显示等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汽车、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小型游戏机、工控显示、智能家居、VR等领域。此外,公司还研发、生产、销售触摸屏、橡胶件、五金件等产品。

  公司深耕背光显示模组领域,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不断加深的一体化生产能力,持续打造技术领先、质量过硬、服务周全的优质产品,已成为全球车载背光显示模组领域领先企业之一,与深天马、JDI、夏普、京瓷、松下、三菱、华星光电、LGD等全球知名的液晶显示器生产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终端应用车厂包括奔驰、宝马、奥迪、捷豹、路虎、大众、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通用、丰田、日产、、本田、沃尔沃、奇瑞、吉利、长城等。报告期内,公司在巩固已有车载背光显示领域地位的同时,进一步向新能源汽车车载显示领域拓展,目前已成功进入国内外品牌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体系。

  公司主要原材料为LED灯珠、光学膜材、FPC、塑料粒子、电阻、钢材、模具配件等。公司采购根据生产计划并结合采购周期展开。

  为保障产品质量,公司建立了标识和可追溯性程序,对原料、在制品和成品都按规定的编号或标记进行标识,公司品证部门和制造部门检验人员负责对生产过程及各流程节点制品进行检验,确保产品质量。

  (1)发挥自身营销优势获取业务。公司在昆山、东莞、日本和韩国等设立了销售部门,利用自身销售网络公开、公平的获取业务订单。公司通过应用市场发展趋势和产品发展方向分析,积极寻找目标客户,并通过与潜在客户接洽、谈判,稳步推进合作关系。

  (2)利用合作商社的客户网络获取业务。公司合作的贸易商均具有供应链管理优势,其购销网络遍布全球,通过合作商社的客户网络资源,积极寻求潜在客户。

  (3)借助合作客户的影响力,拓展新客户。公司主要客户为夏普集团、日本显示器集团、京瓷集团、LGD、天马、华星光电等车载液晶显示领域供应商,上述客户均为业内具有重要影响的企业,行业影响力较高、信誉卓著,与公司合作多年,关系稳固。通过主要客户的业内口碑及行业内的影响力为公司拓展新的客户资源。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车载显示背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坚持自主创新,通过长期的积累和沉淀,逐步奠定了公司的行业地位,并在客户资源、技术研发、产业链、产品质量管理、客户响应和内部管理方面形成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公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凭借突出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高效高质的产品供应能力和即时响应能力,公司已与JDI、夏普、天马、LGD、京瓷、松下、三菱、华星光电、友达等全球知名的液晶显示器生产商以及日本伟世通、BHTC、延锋伟世通、华阳等汽车Tire1供应商建立了合作、信任、共赢和协同发展的合作关系。同时,优质的客户群体和良好的客户关系,增强了公司在行业内的品牌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在车载领域液晶显示器件需求稳步增长的大背景下,有利于持续吸引更多优质客户与公司开展合作,让公司在竞争中占据相对有利的地位。为保证终端产品质量的可靠性、运行的稳定性、成本的竞争优势,公司对供应商进行严格审核后与其建立相对稳定的业务关系,优质稳定的客户资源为公司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注重产品研发,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被苏州市科技局认定为“高性能车载显示模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评为“苏州市示范智能车间”和“2021年度苏州市新型显示20强”,被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认定为“省级工业企业技术中心”。公司立足自主研发创新,多年来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平均每年研发费用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率达到5%以上,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引进高端研发技术人才,公司建立了高效的研发团队,形成了规范化的研发机制,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提升了公司的综合竞争能力。

  车载领域技术门槛较高,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以提升技术实力作为培育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公司掌握了模具开发制造、结构件开发和生产、导光板开发和生产、电子器件组立等环节关键技术,拥有高精密度、高一致性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并形成了以高亮度导光板开发、薄型导光板开发、直下型背光源开发、超窄边框背光源开发、大尺寸背光源开发、模组贴合等为主体的核心技术体系。依托高端的研发软件平台和先进的研发硬件设施,通过与下游面板厂商和整车厂建立高效的联动开发体系,保持产品同步开发,使公司具有快速的开发响应速度,保持行业领先优势。公司还培养了一支专业过硬、素质较高、具有国际视野的研发队伍,并与客户开展密切的研发合作,争取在产品引入前期与客户同步设计开发,为客户提供从产品开发到量产的全方位服务。同时,公司结合客户信息和市场导向,进行前瞻性的技术研发活动,致力于保持和巩固在车载背光领域的技术优势,在智能座舱配套产品和高端显示产品研发方面走在行业的前列。

  经过多年积累,公司内部贯通了产品和工艺研发、模具开发制造、结构件生产、导光板等精密组件生产、电子器件组立、OCA/OCR贴合等背光显示模组研发和生产主要环节,背光显示模组生产所需模具、五金件、导光板等精密器件均能自行生产。通过垂直整合产业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公司的内部配套需求,大大降低采购成本,而且能保证公司主营产品关键零部件的品质,并能根据客户对产品的多样化弹性需求设计开发不同规格性能的零部件,实现符合客户需要的产品功能,及时满足客户交付要求,有效保护了公司自主知识产权,为公司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大大提高了公司主营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始终坚持贯彻以客户为中心,以全面质量管理为理念,以追求质量零缺陷为目标,建立了完备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并不断优化质量管理流程,提高质量管理能力。实现从产品前期开发,到产品试产、量产全过程管控。公司建立了良好的质量控制体系,先后引入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打造了专业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团队,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手段,对从产品设计到最终的产品交付的每个过程,都予以周密的管理和监控,充分保证产品品质。针对公司研发、采购、生产等具体环节,公司制定了质量管理手册,将质量管理体系相关要求具体化、流程化后融入到公司生产经营各个环节,通过高效的质量管理保证公司产品的良品率,降低产品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同时,公司建立了严格供应商管理体系,确保公司各类生产资源供应的及时、稳定,并加强对外协厂商质量管理,做到全流程品质管理。

  对于汽车产业链供应体系而言,响应速度是其评价和选择供应商的重要考量因素。响应速度的快慢将直接影响客户向整车厂交付产品的时间及承担产品技术更新风险的大小。

  公司作为国内主要的车载显示背光模组供应商,拥有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能够迅速研发、设计出不同规格型号、不同安全认证等标准的产品,及时满足客户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客户对公司的依赖性。

  目前,背光显示模组厂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技术、品质要求提升、产品创新加快等新的变化,对企业管理团队在研发、生产、品质管理、资金运用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验丰富且具有前瞻性战略思维的管理团队作用更加凸显。富有经验的管理团队将有利于公司在多变的商业环境和市场竞争中稳中求进。

  公司主要管理团队成员均在相关行业服务多年,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在产品研发、生产管理、品质控制、市场开拓等方面均有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经验,能够及时获取客户诉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把握公司的新兴业务和未来发展方向,不断挖掘和实现新的业务增长点。

  公司规范、透明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成为企业解决管理突出问题及带动各项工作创新升级的突破口,助推工厂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升级,不断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2022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公司全面贯彻落实董事会部署要求,聚焦公司主业,销售业绩持续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5,873.4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1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9,614.41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83.49%;扣非后净利润为8,775.23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51.59%;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151,378.57万元,增长3.26%。归属于所有者权益120,131.34万元,增长5.30%。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企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重心转移,以及我国国民经济和汽车产业技术工艺的快速发展,叠加国家多措施并举促进汽车产业发展、鼓励汽车消费。报告期内,根据市场研究机构Marklines网站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汽车销量为8,100万辆,同比下降0.4%。2022年,中国汽车产销总量连续蝉联全球第一,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

  2022年中国汽车产销呈现稳中有增的发展态势,全年产销量分别达到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增长3.4%和2.1%。其中,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了产销两旺的发展局面,2022年产销分别达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为25.5%。

  从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来看,随着未来宏观经济趋于平稳增长态势,市场应对能力不断提升、行业韧性不断加强等积极因素的推动下,消费需求还将加快恢复,中国汽车市场未来潜力依然巨大。

  车载显示行业作为汽车整车行业的上游,是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汽车工业的发展相互促进。国务院、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政府部门先后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规划,如《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文件中都对汽车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了路线规划,在政策端为汽车行业的稳健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撑力,汽车产业链上游的车载显示行业也将受益。

  背光显示模组行业发展初期,行业内企业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中国等地,主要企业有美蓓亚、韩国E-LITECOM公司、中国的瑞仪光电和中强光电等。近年来,液晶产业产能向中国转移,受此带动,我国背光显示模组行业发展较快,行业内涌现出众多企业。背光显示模组行业作为液晶显示行业的配套产业,其分布与液晶显示行业息息相关,同样呈现出较明显的产业集群效应。目前,我国液晶显示模组企业和背光显示模组企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集群。

  现阶段,我国背光显示模组厂商中小企业较多,同质化严重,竞争较为激烈;公司凭借自身的研发、设计、生产能力,不断进行技术和产品创新,通过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下游优质客户需求,顺利进入到技术门槛较高的下游领域,在产品、技术、服务和客户等方面确立了竞争优势,在行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成为行业认可的少数优质供应商之一。

  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车载显示制造企业,始终坚持主业为核心发展,未来将继续巩固和提高现有主营产品的市场份额,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在巩固和扩大与传统国外客户业务的基础上,逐步布局国内车载显示市场。同时积极顺应汽车智能化、轻量化、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发展趋势,深入挖掘市场机会,积极布局新兴业务领域,充分发挥公司的核心技术储备及产品开发优势,加大对新能源车载显示技术的研发投入,形成以车载显示产品为核心,车载与民用产品共同发展的多元化产品结构,满足下游应用领域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力争成为中国显示行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规模化供应商。

  2023年度,公司将持续聚焦车载背光显示主营业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平台,深挖客户需求,积极发挥公司的技术积累优势,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在维护好公司现有产品、现有客户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自身产品线,开发新客户及新产品。尤其是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正处于蓬勃向上发展期间,抓住机遇,扩大面向新能源汽车的复合显示模组、智能显示面板、氛围灯、MiniLED背光显示模组等产品的销售,利用新能源汽车产品开发周期短的特点,快速实现销售收入的增长。

  背光源产品方面,在原有客户基础上,重点开发博世、电装、海微科技、闻泰电子等国内外汽车零配件客户,加大大型背光及MiniLED产品的推广;利用液晶后段生产设备获取LCD后段订单,扩大公司产品内制率,提高公司产品附加价值及竞争优势。同时,通过智能表面、空中显示、3D贴合等新型显示技术,逐渐向比亚迪、长安福特、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及其他国内、国际品牌汽车厂商发力。

  公司将按照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计划,扎实推进募投项目建设工作,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强化募集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实现募集资金效益最大化。

  做好“背光显示模组扩建及智能显示组件新建项目”的建设进度,确保项目在2023年上半年开工建设。继续推进实施自动化改造:推进组立自动化改造尤其是重点推进超大型背光组装自动化及VR、游戏机背光产品自动化生产;推进超大型背光、五金冲压、注塑成型及QC检测方面的AOI自动化改造。通过生产、检测自动化,提升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积极推进研发中心项目建设及收官工作。

  随着汽车行业智能化、轻量化、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趋势的不断推进,公司将充分发挥自身在车载显示方面的技术积累优势,把握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以传统汽车车载显示产品为支撑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产品领域;主动作为,积极融入车载显示技术发展趋势,加快开发新产品结构类型;同时逐步提高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巩固和强化公司在车载显示领域的研发、生产能力,有效优化产品结构,完善产业布局,全面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实力。

  随着公司业务规模拓展及行业技术发展的不断加快,公司将优化产品开发管理体系,针对新产品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购置先进的研发、试验及检测所需设备仪器,优化和完善新技术、新产品等基础性、前瞻性项目的研发和创新体系,不断加强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渗透;同时加强高端技术人才的引进,建立高效的研发团队,形成规范化、系统化、流程化的研发体制,持续提升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实力。

  随着LCD仪表、联网功能、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VI、ADAS驾驶辅助系统、语音识别、手势识别、HUD、AR、人工智能、全息成像、环境光、智能座椅等的发展,中央控制和仪表显示器逐渐统合,今后车载显示器的数量会增加并且大型化。公司对于36.5英寸、48英寸及55.8英寸等曲面超大型车载背光显示模组现已作为预备量产机种正在持续调试中。

  随着智能座舱以及一车多屏显示的推广,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前排除了仪表和中控,副驾驶座位前方也有显示屏提供娱乐服务。对于多联屏的需求日益增加,并且将多屏贴合在一整块装饰面板上实现整体化,科技感十足。随着液晶仪表、大尺寸中控、副驾驶娱乐屏、后排娱乐屏的配置增加和渗透率的提升,单车内平均屏幕数量不断提升。为了适应汽车工业的趋势以及市场的需要,多联屏全贴合液晶显示模组需要大力度推进。公司目前已经拿到客户量产项目12.3+12.3英寸双联屏、12.3+27英寸双联屏。

  随着智能座舱的推广,车内显示屏日趋增大,通常的全发光背光模组耗电量大,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应用上是很消耗电池的。通过把比普通LED尺寸小了1/10的蓝光LED与萤光膜的组合,实现了相比普通的直下型更好的局部调光效果、更色彩丰富的画面和更低能的电力消耗。为了适应汽车工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公司已经研发局部调光(LOCAL-DIMMING)背光显示模组导入了蓝光MiniLED全自动固晶线,进行大量生产调试与优化。

  全贴合弯曲触控显示屏具备抗划伤,全屏蔽抗干扰的性能,并且其具有弧形的视野视角,方便的触控功能,尤其适合车载屏幕应用领域。随着高端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需要,曲面显示屏渐渐开始应用,而曲面显示屏的推广,需要将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整面贴合到曲面盖板之下。为适应未来数年曲面显示屏的趋势,公司决定前瞻性研发OLED3D曲面贴合关键技术。公司已于2022年3月导入3D全贴合线、持续引进优秀人才,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全面建立适应公司发展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落实组织体系建设工作,全面建立与落实全员薪酬绩效考核机制,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成长性。加强培育销售队伍,确保完成年度经济增长指标;加强技术研发队伍建设,积极引进高级技术人员;持续提升员工薪资福利,积极改善员工的待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带动企业强劲发展。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张和对外投资的增加,市场规模、业务范围及管理维度相应扩大,对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3年,公司将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及时调整组织模式及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公司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充分运用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及内部管理机制。

  近几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贸易摩擦化的倾向日益突出,加之俄乌冲突等导致地缘动荡加剧,影响全球经贸秩序和供应链体系。公司主要产品的产业链全球化采购趋势明显。报告期内,公司外销收入为122,367.76万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90.06%。公司下游主要客户夏普集团、日本显示器集团等客户采购公司背光源产品后加工成液晶模组,再进行全球销售。国际贸易对夏普集团和日本显示器集团销售的影响,将对公司的销售产生间接影响。

  如果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战争冲突等外部环境持续恶化,且公司未能及时、有效应对,将对公司的整体经营业绩构成不利影响。

  汽车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支柱,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汽车产业发展状况与宏观经济波动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有很强的顺经济周期的特点,全球及国内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均会对我国汽车生产及消费带来影响。公司作为汽车整车行业的上游企业,是支撑和影响汽车工业发展的核心环节,是汽车行业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下业汽车产销规模直接影响到公司主要产品的市场状况。如未来公司主要产品市场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不利影响,将可能造成公司在国内市场的订单减少等状况。

  2023年,世界经济滞涨风险上升,俄乌冲突推高全球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欧美等主要消费地区面临严重的通胀压力;而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较大压力,终端消费明显疲弱,终端市场的需求低迷,地缘、经济金融、技术环境等外部影响因素还将持续发酵,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持续存在。

  近年来,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市场已呈现TFT-LCD、AMOLED、Micro-LED等多种技术并存态势。与TFT-LCD相比,其他显示技术在车载等专用显示领域尚未大规模应用,尤其是在专业显示领域影响较小。但未来如果其他技术在显示面板上瓶颈、大幅降低成本、补齐产品性能短板,则其可能在更多显示领域具有竞争优势,甚至不断挤占LCD在车载等专业显示领域市场份额,对公司的背光显示模组业务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主要产品为背光源产品,目前主要应用在汽车领域,主要竞争对手为日本美蓓亚、日本西铁城电子、伟志控股等,公司生产规模、产品性能、技术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在竞争中处于相对有利地位。受其他显示技术逐步在消费电子领域推广的影响,消费电子背光源生产厂家受到的冲击较大,普遍具有开拓新的应用领域的压力,未来可能切入车载背光源领域,行业竞争有可能进一步加大。

  公司采购和销售均主要以美元计价和结算,因此公司业务受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较为明显。汇率升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影响产品出口的价格竞争力,人民币升值将一定程度削弱公司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优势;另一方面汇兑损益将造成公司业绩波动。

  未来,我国出口仍将保持积极态势,贸易顺差将维持在较高水平,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推进,人民币作为避险资产在全球的吸引力继续加强,海外资金保持持续净流入的状态,对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形成较强支撑,人民币升值的风险提升。

  公司主要产品是车载显示模组,下游客户在采购公司产品时也考虑其他零部件的供应情况。受其他汽车关键零部件紧张影响,尤其是车载芯片供应紧张,部分汽车生产厂商调减了生产计划,会导致下游客户对公司产品需求减少。

  2023年,预计缺芯潮由全面缺芯转将向特定领域缺芯,以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高性能计算等为代表的中高端芯片缺货将持续,特别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放量,预计车规级高端芯片短缺仍将持续。

  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为106,627.63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78.47%。公司主要产品背光显示模组主要应用于车载领域,公司主要向JDI、夏普等车载液晶显示器件生产商供应产品,车载液晶显示器件生产集中度较高,因此公司客户集中度亦相对较高。车载领域下游客户对供应商综合要求较为严格,一经确定为供应商,一般会维持较长时间的稳定合作关系,被更换可能性较小。然而,如因公司所供应产品对应车型出现减产或停产、公司未能取得主要客户的新车型订单,或者客户的生产经营和市场销售发生其他重大不利变化或财务状况恶化,将会对公司产品销售及应收账款的及时回收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对第一大客户的销售收入为66,120.6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8.66%。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4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为-173.84亿日元。存在由于经营困难导致货款不能及时收回的风险。

  东莞伟时向东莞市长安镇涌头股份经济联合社租赁了两处房产,主要用于生产、办公和员工住宿。若租赁期满前上述厂房出租方提前终止合同或租赁期满后东莞伟时不能通过续租、自建等途径解决后续生产场地及厂房,将对东莞伟时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此外,上述两处房产建设在集体土地上,出租方未能提供产权证书,存在因产权瑕疵或被责令拆除而不能继续租赁的风险。

  最高法答21:大力加强互联网领域、人工智能等新业态知产司法保护 回应新技术、新产业司法需求

  已有49家主力机构披露2022-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1881.28万股,占流通A股21.32%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4.42元。空头行情中,目前反弹趋势有所减缓,投资者可适当关注。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

  限售解禁:解禁1.246亿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58.53%,股份类型: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大宗交易:成交均价12.88元,溢价率-10.80%,成交量29.5万股,成交金额379.96万元

  大宗交易:成交均价12.88元,溢价率-11.36%,成交量27.95万股,成交金额360万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