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知识  汽车文化

线集(“统筹”之“成果”)

  上海汽车汽配商厦(简称商厦)董事长、总经理李培昇先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在“商品运作、资本运作、国际运作、人才运作”四大运作中,在战略、战术的精准定位上,严格遵循一个准则,即“统筹:理论、思想、实践、成果”十字诀!这是李培昇先生人生“成功诀”“定位、标准、否定、合力”的先决条件,是他待人处世的慎重判断、驾驭能力的综合体现。本文介绍李培昇先生“统筹”之“成果”,凭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的优越性和自身的“认真、刻苦、坚持”,李培昇先生在“汽车文化”领域成功开创了“商厦模式”和“一条街模式”。

  1993年12月25日,商厦结构封顶的那一天,李培昇先生独自一人从四楼平台沿着通往外围的脚手架爬到楼顶,他在那里注视四方,伫立沉思良久:“汽车文化”未来会有何等作为?脚下的这栋大楼将给出真实答案,李培昇先生“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因为商厦被列入静安区1994年十大工程项目之一,所以要求工程必须在1994年内完成,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李培昇先生亲自率领团队进入了高速、超负荷的激战之中,当时的紧张工作日程安排是这样的:

  5月16日,李培昇先生拜访静安区公安局。时任局长赵树强召集、巡警、经警、、派出所等主要负责人一起开会,明确为商厦工程保驾护航。

  5月17日,李培昇先生召开总动员会:奋战6个月完成全部工程。一张在二手家具店花五元钱买来的写字桌被安放到工地现场,一根从居委会租用来的电话线成为现场唯一的通讯设备,这就是李培昇先生的“总司令部”。

  5月18日,在二千多平方米的工地上,供电系统、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电话、消防、弱电、中央空调、内外装饰等23支工程施工队伍同时交叉施工,期间,度过了极其难忍的梅雨季节、闷热难熬的高温季节。

  12月18日,工程项目全部通过政府各部门、各专业机构严格验收。一幢全新的500KVA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商贸大楼展现在上海市中心区域!

  12月29日商厦试营业当天,李培昇先生亲自书写的对联从商厦顶层23米高度直挂落地。“首占鳌头三春秋,独领一千天;可上九天揽车,敢下五洋捉‘$’”这股所向披靡的气势彰显了创业勇气与智慧!在商厦试营业典礼暨首届“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高级研讨会上,李培昇先生前瞻性提出:“汽车必定在5-6年后进入寻常百姓家”!1995年02月20日,李培昇先生在《文汇报》上发表论文“油门加大,轿车进入家庭”。

  1996年,李培昇先生经过多方调研及反复推敲,总结出顺应中国国情的“汽车文化”理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汽车的研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及其发散、波及效应所涉及到的与人民群众衣食住行休戚相关的新型理念、标准、价值观的现代化结晶,是人与汽车的最和谐配置;‘汽车文化’系包罗万象、博大精深,集科教兴市、科技创新、科学发展观于大成的划时代结晶。简而言之,‘汽车文化’即奥运精神‘绿色、科技、人文’在现实生活中‘汽车·人’一一对应的‘健康、时尚、快乐’凸现,是腿、脚延伸的最和谐组合。”理论、文化与实践相结合,商厦促进了威海路汽配街蓬勃发展,当时威海路上100平米价值几何?1996年10月2日,“全国晚报特等奖”的著名女记者唐宁在《新民晚报》上发表的文章《流金之路》曾予以了生动的诠释:“1平方米年租金1万多元,比南京路还贵。据说,有家公司为买下35平方米的店面,用4套两室一厅产权房对换。”

  此后,李培昇先生在“汽车文化”理论研究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相继在权威报刊上发表文章。2010年12月06日,李培昇先生在《文汇报》上发表论文“汽车文化塑造是一项社会工程”;2011年12月12日,李培昇先生与周锦尉先生在《文汇报》上联名合写论文“从入世10年看我们身边的汽车文化”;2012年,《解放日报》、《人民网》、《上海汽车报》相继派出李奇、沈文敏、胡静华等资深记者采访李培昇先生关于“汽车文化产业化的时代已经来临”并作发表;2013年8月14日,李培昇先生在《东方汽车网》发表文章“谈汽车文化产业化及打造上海新名片”;2015年06月25日、11月19日,李培昇先生与周锦尉先生在《企业与法》、人民网上相继联名发表论文“中国梦与圆‘汽车文化梦’的融合”;2020年第六期《企业与法》,李培昇先生发表文章“汽车文化与信用大数据”。

  商厦与当时的汽车、汽配从业者有着迥然不同的经营理念和运营模式,能对经营不同品种的众多商户进行规范管理、公平竞争、统一开票;形成品牌汇聚,达成产业一条龙服务;形成规模化销售服务体系,促进行业高效健康发展;这就是“商厦模式”。商厦由此在负债率高达1700%的基础上取得年营业额1亿元以上的经营业绩,这是威海路一般企业年营业额20万元的500倍。常言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商厦固然拥有“形象、关系、效益”方面的独特优势,但李培昇先生始终保持“认真、刻苦、坚持”的特质,以文化理念贯穿在商厦运营之中,改变了汽车汽配市场“散、乱、差”的局面,以经得起推敲的实际行动引领威海路汽配街升格发展,引领上海汽车汽配市场踏上现代化的发展之路。

  1997年,商厦与政府各部门税务、工商、海关、质检、商检等协调、沟通,使商厦的整体工作规范有序、顺畅运行,商品流通经营从专业性向其他综合方面发展。1998年,公司商品流通已经扩大到“八路经营〔汽车(进口、国产)、汽配、钢材、木材、化工、轴承、电梯、房产(招商)〕”,商厦销售品种达万余件,根据市物资局审计处报告:商厦资产总量从开业之初的200万升至6千余万。中国汽车销售总公司霍义光总经理在拜访李培昇先生时说:“商厦的服务理念是商品流通业的典范,“威海先生”李董的汽车文化理论研究是现代理论研究的楷模!”

  李培昇先生见时机已然成熟,经过他的运筹帷幄及市政府、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以“汽车文化”作为切入点,1998年起便开始积极邀请上汽集团共同打造“威海路汽车汽配街”品牌,1999年,威海路汽车汽配街被上海市政府评为上海十条“专业特色街”之一。2001年,上汽集团的上海汽车工业大厦成功落成即世界级的“总部经济”成功降临在威海路上,使得威海路年营业额高达200亿元(是当时南京东路年营业额25亿元的8倍),拥有10万从业人员(是当时南京东路从业人员8000人的13倍),从而形成了“一条街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旗召唤下,上海电视台大厦、文汇报业大厦(文汇新合报业集团)、、、长生大厦、、、等先后进驻威海路,使得“汽车文化”在威海路日渐饱满,为威海路赢得了名副其实的“中华第一街”美誉。“商厦模式”和“一条街模式”的成功吸引了时任南市区区委沈善初、区长孙卫国、卢湾区区长韩正等领导的关注,他们相继发出邀请欲将商厦的成功经验在所辖区域生根发芽。

  商厦的鹤立鸡群(“商厦模式”),威海路汽车汽配街的行业地标(“一条街模式”),这些都是李培昇先生“汽车文化”的真实成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