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文化

【陈嘉珉辑】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语录2016年2月13日

陈嘉珉(1958—),一个将后半生献给灵哲学修证、常有奇妙与幻想的人。别号倚云居人,《周易》管理哲学家,教与姓名文化学者,玄学思想家,价值中国首届最具影响力百强专家。青少年时期半农半读,当过五年放牛娃和两年专…

负的方法很自然地在中国哲学中占地位。尤其是如此,它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混沌的全体。在《》、《庄子》里,并没有说“道”实际上是什么,却只说了它不是什么。但是若知道了它不是什么,也就明白了一些它是什么。(冯友兰著、涂又光译《中国哲学简史》,大学出版社年月第版,陈嘉珉辑)

【,释迦牟尼】在二世纪,有一个说法是,佛不过是而已,这个说法在一定范围内传开了。这个说法是受到《史记列传》的,其中说晚年出关,“莫知其所终”。中的热心人就这句话大加发挥,创作了一个故事,说去到,到达印度,教了佛和其他印度人,总共有二十九个。这个说法的含意是,的教义不过是《经》即《》的外国变种罢了。(冯友兰著、涂又光译《中国哲学简史》,大学出版社年月第版,陈嘉珉辑)

在,康德可说是曾经应用过形上学的负的方法。在他的《纯粹》中,他发现了不可知者,即本体。在康德和其他哲学家看来,不可知就是不可知,因而就不能对于它说什么,所以最好是完全放弃形上学,只讲知识论。(冯友兰著、涂又光译《中国哲学简史》,大学出版社年月第版,陈嘉珉辑)

不造新业,并不是不作任何事,而是作事以无心。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以无心作事。这正是所说的“无为”和“无心”。这就是慧远的理论的意思,也可能就是道生的“善不受报”义。这种方法的目的,不在于作事以求好的结果,不管这些结果本身可能有多么好。无宁说它的目的,在于作事而不引起任何结果。一个人的行为不引起任何结果,那么在他以前积累的业消除净尽以后,他就能,达到涅盘。(冯友兰著、涂又光译《中国哲学简史》,大学出版社年月第版,陈嘉珉辑)

在使用负的方法之前,哲学家或学哲学的学生必须通过正的方法;在达到哲学的单纯性之前,他必须通过哲学的复杂性。人必须先说很多话然后保持静默。(冯友兰著、涂又光译《中国哲学简史》,大学出版社年月第版,陈嘉珉辑)

第一义不可说,因为对于“无”什么也不能说。如果把它叫做“心”或别的什么名字,那就是立即给它一个定义,因而给它一种。像禅和说的,这就落入了“言筌”。(冯友兰著、涂又光译《中国哲学简史》,大学出版社年月第版,陈嘉珉辑)

现在,如果有人要我下哲学的定义,我就会用悖论的方式回答:哲学,特别是形上学,是一门这样的知识,在其发展中,最终成为“不知之知”。如果的确如此,就非用负的方法不可。哲学,特别是形上学,它的用处不是增加实际的知识,而是提高的境界。这几点虽然只是我个人意见,但是我们在前面已经看到,倒是代表了中国哲学传统的若干方面。正是这些方面,我认为有可能对未来的世界的哲学,有所贡献。(冯友兰著、涂又光译《中国哲学简史》,大学出版社年月第版,陈嘉珉辑)

一个完全的形上学系统,应当始于正的方法,而终于负的方法。如果它不终于负的方法,它就不能达到哲学的最后顶点。但是如果它不始于正的方法,它就缺少作为哲学的实质的清晰思想。(冯友兰著、涂又光译《中国哲学简史》,大学出版社年月第版,陈嘉珉辑)

后来禅的主流,是沿着慧能的线发展的。在其中,空与的结合,达到了高峰。空所谓的第三层真谛,禅谓之为“第一义”。我们在前一章已经知道,在第三层次,简直任何话也不能说。所以第一义,按它的本性,就是不可说的。文益禅师(年卒)《语录》云:“问:如何是第一义?师云;我向尔道,是第二义。”(冯友兰著、涂又光译《中国哲学简史》,大学出版社年月第版,陈嘉珉辑)

【袭明,】人“袭明”的通则是,想要得些东西,就要从其开始;想要保持什么东西,就要在其中容纳一些与它相反的东西。谁若想变强,就必须从感到他弱开始;谁若想保持资本主义,就必须在其中容纳一些社会主义成分。(冯友兰著、涂又光译《中国哲学简史》,大学出版社年月第版,陈嘉珉辑)

所以中国的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随着未来的科学进步,我相信,教及其和,必将让位于科学;可是人的对于超越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未来的哲学很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在这方面,中国哲学可能有所贡献。(冯友兰著、涂又光译《中国哲学简史》,大学出版社年月第版,陈嘉珉辑)

形上学的任务不在于,对于不可知者说些什么;而仅仅在于,对于不可知是不可知这个事实,说些什么。谁若知道了不可知是不可知,谁也就总算对于它有所知。(冯友兰著、涂又光译《中国哲学简史》,大学出版社年月第版,陈嘉珉辑)

在三、四世纪,比较有形上学意义的,翻译的更多了,对的了解也进了一步。这时候认为,很像哲学,尤其是庄子哲学,而不像。著作往往被人用哲学的观念进行解释。这种方法叫做“格义”,就是用类比来解释。(冯友兰著、涂又光译《中国哲学简史》,大学出版社年月第版,陈嘉珉辑)

因为要知某一事物,就要选出这个事物的某一性质,以此性质作为知的对象。但是圣智是要知“无”,它“超乎形象”,没有性质,所以“无”根本不能成为知的对象。要知“无”,只有与“无”同一。这种与“无”同一的状态,就叫做涅盘。涅盘和般若,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正如涅盘不是可知之物,般若是不知之知(说见《般若论》,载《大藏经》卷四十五)。所以在第三层次上,什么也不能说,只有保持静默。(冯友兰著、涂又光译《中国哲学简史》,大学出版社年月第版,陈嘉珉辑)

因此照禅所说,为了成佛,最好的方法,是不作任何,就是不修之修。有修之修,是有心的作为,就是有为。有为当然也能产生某种良好效果,但是不能长久。(冯友兰著、涂又光译《中国哲学简史》,大学出版社年月第版,陈嘉珉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