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市场  汽车车型

车市盘点之“蒜你狠”与“豆你玩”_汽车

  2010年,以农副产品为代表的物价轮番上涨,引发一连串网络热词的出现。这些热词或因谐音、或可表意,直接了当地讥讽物价上涨等现象,看似不经意的谐谑调侃,实则直指市场和社会现象的要害,因而在网络内外被广泛引用。

  同样与物价上涨有一拼的是汽车市场在2010年的高速增长。那么,如果用这样一些网络热词来盘点一下火爆的汽车市场,会是一个什么样呢?

  2010年3月,大蒜价格疯涨数十倍,甚至有上百倍之说。网友们借用流行歌曲《算你狠》的歌名,创造出风行网络的“蒜你狠”一词。

  同年,在汽车市场上,利用资源紧俏等原因,一些厂家和经销商上演了一出又一出使消费者“加价”购车的行情。从一两万,到二三十万元,最高是网上的一则新闻:《豪车卖疯了!]加价幅度高达72万》,令消费者深深感叹:“蒜你狠”!

  一是SUV车型,如国内合资企业生产的CRV、上海]、一汽-大众Q5等,加价幅度从一两万,到三五万元不等;而进口高档SUV的加价幅度就大了去了,如卡宴]、陆虎揽胜等,少则八万十万,多则二三十万,直至一款所谓的“路虎揽胜40周年珍藏版”,指导价298万元,销售价370万元,现金加价72万元。

  二是高档品牌车型中的高端产品,如梅赛德斯奔驰S600、760Li等,加价幅度也在十几万,至二十万元左右。这种近乎奢侈的消费,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三是国内合资企业的一些新上市车型及某些热销车型,大多源于技术先进、口碑较好,特别是因为产能不足或其他一些资源有限,如]、高尔夫GTi,华晨宝马5系]Li等,加价幅度在一两万,到三四万元。

  尽管大多数消费者对“加价”行为深恶痛绝,一些地方和部门做了力度不等的查处,主流厂家也纷纷表态予以撇清,但“加价”行为在过去的一年当中始终存在,绝对够得上是“蒜你狠”!

  从2010年初起,绿豆的价格从每公斤两三元,骤然一度涨到十多元的价格。网友们巧妙地借用已故相声大师马三立最经典的一个段子“逗你玩”,演绎成“豆你玩”一词。

  同样是在2010年年初,从汽车行业内传出一个“2010年下半年乘用车不会打价格战”的论调,鼓吹者居然洋洋洒洒罗列出8个理由,以证明自己的“理性分析”,其中包括:降价空间已被极大的压缩、企业利润率并不高、制造成本将增大2-3%、工资、劳务、物流和外包费用增加、乘用车的产能仍有不足、国家金融政策的微调、质量和技术进步的投入加大、汽车企业经营水平已经大大提高等等,惟独不计规模效应因素、市场竞争法则等最基本的常识。

  然而,市场是无情的,更不以某部分利益代言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管你的“理由”多么充足,汽车市场的价格战一直没能“幸免”。

  于是,人们就在市场上看到:进口奔驰E级]轿车以百分之二十以上的降价幅度降价“甩卖”;日系车由于多起事故被曝光和席卷全球的召回,几乎所有的车型都出现巨幅降价,从A0级雅力士]降价一两万元,到B级车主流车型凯美瑞]、雅阁]、天籁]降价两三万元,再到C级车皇冠]降价四五万元;整个市场没有几个车型是以厂家所谓的“指导价”销售的,大都是一让再让。

  只是如今的价格战,已经不同于以往,非要厂家宣布何年何月何日起,哪款哪款车型降价,而是进行得更加隐蔽、更加巧妙。所谓的“乘用车不打价格战”,只不过是人为编排的瞎话,是马三立老先生用天津话所说的“豆你玩”!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