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知识  汽车文化

的“高考”:钱锺书数学15分也考入

  时期,出现了许多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大师,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肯定和当时存在许多慧眼识才的伯乐和灵活的招生制度有关,从几位名人的高考经历,便可窥一斑而见全豹。

  康白情(1896-1959),中国白话诗的开拓者之一,四川安岳县人。五四时期,他和傅斯年、罗家伦、张国焘等人是北大的风云人物,但他差一点儿连北大的门都进不去。

  1917年,康白情考北大,国文和英文都考了第一,数学却考了零分。开始北大是不肯录取他的,后来是胡适以辞职,北大才无奈地录取了他。

  罗家伦(1897-1969),浙江绍兴人。他自幼深受国学浸染,在童年时期,父母就对他进行启蒙教育。在他两岁时,母亲开始教他识字、短诗;长大一些后,父亲常向他传授古今诗,每天还亲自选录二三则有趣且富教育意义的典故,对他进行文学教育。由于从小就接受父母在文学方面的熏陶,加之在私塾打下良好的基础,罗家伦具有深厚的文学素养。

  然而,这也导致他极擅长文学而不擅长理科。1917年,20岁的罗家伦参加了北大招生考试,不过,他考出的成绩让人哭笑不得。当时,罗家伦的作文成绩是满分,批改试卷的胡适非常赏识他,向学校招生委员会推荐。不过,委员们在看完罗家伦的全部成绩单后却很头疼,因为罗家伦的数学成绩竟然是零分!其他各科成绩也都平平。最后,主持招生会议的蔡元培校长力排众议,以偏怪之才的定位破格录取了罗家伦。由此,罗家伦得以进入北大,主修外国文学。

  正是凭着在文学方面的突出才华,罗家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撰写的《五四宣言》,曾经激励广大有为青年奋起救国。

  钱锺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1929年夏,他以外语和国文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大学,国文特优,英文满分,才华之优轰动整个。虽然数学只考了15分,但他的总分在大学正式录取的174名男生中,位列第57名。

  据《国立大学历年招考大学本科学生录取标准》刊载,1929年大学录取大一新生的总平均成绩为40分以上。可见,当时招生考试试题难度较大,考分处于40分以下的大有人在,钱锺书的数学考15分,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吴晗(1909-1969),浙江义乌人。1931年7月,他在报考北大的同时,也报考历史系插班生,因为文史成绩特优、排名第四(共录取5名),被大学录取,直接就读二年级。

  1927年,吴晗在浙江省立第七中学毕业后,曾任乡村教员,后考入杭州之江大学预科,不料一年后的1928年6月,因为缺少经费,老校长费佩德辞职,新校长朱经农未到职,之江大学停办;1929年,吴晗又考入上海吴淞私立大学——中国公学大学部预科,由于其史学功底扎实、才华凸显,深得校长胡适的赏识。他在修读胡适的中国文化史课程时,作业被公开发表,在学术界崭露头角。

  1930年,胡适就任北大教授等职,吴晗乃师,决计投考北学系。其间,经胡适引荐,吴晗到北平燕京大学图书馆做馆员;1931年初,他辞去燕大临时工作,集中备考大学。他首先报考北大,遗憾的是因数学成绩过低而落选。

  吴晗被大学录取后,胡适函请校长予以关照,在文学院院长冯友兰和历史系主任蒋廷黻的帮助下,吴晗获得了工读生的最高待遇;燕大教授顾颉刚、洪煨莲还曾劝说吴晗回到燕大,并为他在哈佛燕京学社谋到了一个职位。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1930年,他以数学0分,作文最高分考取了国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前身)。此时,臧克家已在青岛大学补习班学习了半年,是因病辍学后重考。当时闻一多为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新生入学考试的语文试卷他出了两道作文题,一题是《你为什么投考青岛大学》,另一题是《杂感》,考生可任选其一。

  臧克家两道题目都做了,其中《杂感》只写了:“人生永远追寻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正是这打动了主考官闻一多,获得了最高分——98分。闻一多先生极爱才,在其下,破格录取了臧克家,成就了一代杰出诗人。

  臧克家的求学经历比较坎坷,在考入青岛大学之前,他早已于1927年考入了武汉中央军事学校,即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广揽精英,招考严格,既有笔试又有口试,考试内容,除作文、外,还有数学。臧克家能考取,数学成绩不应太差。

  大失败后,他回到故乡,不久,因受,逃亡东北。也许是近两年的抱病、、结婚、生子,令臧克家把数学知识都忘了。

  周祖谟(1914-1995),中国文字、音韵、训诂、文献学家,人。1932年,他18岁,从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毕业。那时候立大学都是分别招考的。他报考了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系和大学英语系,都被录取了。

  北大的国文试题之一为翻译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大概是文学院胡适院长出的题目。这首诗,他在小学曾学过,而且会,所以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的试题很新颖,有一题是“对对子”,题目是上联“孙行者”,要求对下联。他当时想对的:一是王引之,二是胡适之。结果就以胡适之为对。因为适者,往也,“适”跟“行”更贴近一些。而且“适之”跟“行者”,在声音平仄上也正相对。

  他后来听说这个题目是陈寅恪先生所出,陈寅恪看了他的答卷也颇为赞许,虽然其标准答案是“祖冲之”。

  但因入读每年需要用300大洋,而周家家境清贫,无力供给,最后他去了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系。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尴尬。东莞外来工群像:每天坐9小时 经常...66833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