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知识  汽车文化

线集(第一个预言)

  1994年12月29日,上海汽车汽配商厦(简称商厦)举办试营业典礼暨首届“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高级研讨会,商厦法人代表、总经理李培昇先生在研讨会上前瞻性指出“汽车必定在5-6年后进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全国第一次有人提出普通家庭会拥有汽车,当时很多人不认同这个观点,认为绝对不可能,中国是自行车王国,汽车不可能进入中国家庭。持这种想法的人很多,他们从经济角度出发,普通家庭承受不起数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汽车。同样从经济角度出发,李培昇先生恰恰认为汽车必然会进入中国寻常家庭,时间就在5-6年后。

  为什么敢冒天下大不讳?实则有科学依据和成功案例可循。李培昇先生在研讨会上发言:“据统计资料显示,1978年全国私车几乎为零,但至1985年全国私车已达28.5万辆,1992年增至100万辆,1993年高达150万辆。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老百姓对汽车工业已有相当程度的理解。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老百姓愈加懂得‘时间就是金钱’的道理。老百姓需要在经济上能够承受的交通工具。国家统计局在1988年对全国193个省、市、县的家庭进行过私人购车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28%的居民在‘七五’期间需要购买廉价的小轿车和面包车。”

  “此外,国家有关领导曾说过:轿车只有进入寻常百姓家,轿车工业才能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虽然会由此带来环境污染、道路拥挤等问题,但可以通过汽车尾气净化排污设备、加快城市道路改造等方法来解决。中汽总公司蔡诗晴先生指出: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是先有车后修路,而非先修好路再发展轿车。中国不少有识之士已看到汽车进入家庭的必然趋势。目前,国内一些汽车厂家都在开发造价低、体积小、车速快、耗油省、污染少的家用微型车。国外汽车厂商也瞄准中国汽车市场,竞相推出各种符合中国道路特点的家用轿车,以抢滩中国家轿市场。”

  “要使轿车进入家庭的蓝图变为现实,就必须借鉴国外经验。特别是借鉴国外城市汽车进入家庭的成功经验。要充分发挥国家、企业、个人三大积极性,在人、财、物等方面为轿车进入市民家庭创造宽松环境和条件。例如,应想方设法解决诸如道路交通‘行车难’、‘停车难’的矛盾。因此,从现在起无论是市政、交通还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划布局都应把轿车进入家庭这一因素事先考虑进去。比如在住宅小区建造停车场,闹市中心改建时应充分考虑停车场的设置,请交通管理部门在私人购车牌照发放、驾驶执照考核、车辆审核、税费缴纳等方面简化手续、提供方便。”

  1994年的这番线年得到应验,汽车果然进入中国千万家庭,在为人们提供出行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苦恼。即便如此,汽车产业在中国蓬勃发展之势不可阻挡,“汽车文化”也露出些许苗头。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