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知识  汽车文化

40年发展历程上汽大众为何能稳占市场一席之地?

  1983年4月11日,在上海汽车厂的一间车间里,中国员工们与德国专家站在刚刚下线的一辆白色桑塔纳参数图片)前合影,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笑容。没有鲜花美酒,这个朴素的下线仪式却标志着中国汽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这辆悬挂“VW”商标的白色轿车就是桑塔纳,它的诞生开启了中国合资轿车的先河。而作为生产桑塔纳的企业上汽大众,也成为了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中德合资企业。

  上汽大众陪伴一代代中国消费者走过近40个春夏秋冬,不仅创造了许多流金岁月,同时亲身经历了汽车产业的“两个时代”,见证了中国轿车工业发展的与变革。

  上世纪70年代,国内汽车产业百废待兴。上汽大众乘上改革开放的东风,主动走进中国市场,正式开启了建设合资车企的序幕。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推进,1978年10月,中国机械代表团访欧,与时任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斯密特开始洽谈合资建设轿车企业事宜。经过6年谈判,中德双方于1984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订合营合同,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开启了中德合作的序幕。

  当时的国内造车环境人力、物力条件都十分有限,但上汽大众从发展初期就拒绝简单的“拿来主义”,将国产化进行到底。

  1987年,上海市政府成立“支援上海大众领导小组”、“桑塔纳国产化横向协调办公室”,同年生产了一万多辆“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率达到30%。

  1988年105家零部件配套企业、6所高校、7家科研院所的成员共同成立了“桑塔纳共同体”。1993年桑塔纳迎来第10万辆下线仪式,开启国产“神车”模式。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2年底,上汽大众“普桑”生产近400万辆。

  可以说,桑塔纳这张靓丽的名片展现了上汽大众勇于创新、勇于奋斗的精神,同时也记载了它的光辉与荣耀。也正是桑塔纳的出现,打开了合资新局面,带动了国内企业的技术和制造实力得到提升,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打下深厚基础。

  时过境迁,如果说改革开放时上汽大众主动走进中国市场是一种选择,打开国内合资企业新局面。面对如今汽车产业“新四化”进程持续加速,上汽大众积极转型则是要更深层的融入中国市场,顺应时代潮流发展。

  2019年9月2日,时任上海市委的李强来到嘉定安亭考察调研,他强调要努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化绿色工厂、智能工厂。也是这一年,总投资170亿元的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在上海安亭落成。

  上汽大众接力打造集智能制造、节能环保为一体的现代化工厂,背后体现出它的转型理念。不同于造车新势力企业将汽车打造成“科技产品”的路线,上汽大众更注重汽车产品本身。在它看来,产品的本质是服务于用户,更高的科技是为了提升汽车的操控性、安全性和舒适。所以,上汽大众回归本源,让科技为汽车产品服务。

  MEB工厂生产基于MEB平台打造的纯电动车,模块化设计不仅有利于规模化生产,同时也兼具低成本低能耗的经济效益。通过MEB平台生产的纯电动汽车,不仅拥有跨级的空间配置,电池续航能力也更强劲。

  得益于MEB平台的设计,ID.家族继承了深厚的品质,同时带给消费者智能而有趣的驾驶体验。ID.家族三款纯电车型的上市拉开了上汽大众智能纯电新时代的序幕,未来,上汽大众的电动出行故事仍会继续书写。

  在如今汽车行业变革的新时期,像上汽大众这样的传统合资车企面临着转型的挑战。然而,相较于中国汽车产业经历的那些风风雨雨,这样的“挑战”或许并不可怕。未来,它还将造就怎样的历史,让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