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新闻  汽车信息

成都市总部经济发展现状、机遇与策略研究

  章继刚,管理学博士,就职于四川省工商局,兼任民革四川省委参政议员会副主任兼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

  “5·12”汶川大地震后,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吹响了四川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嘹亮号角。成都市积极推进“两枢纽三中心四”建设,显著提升了产业聚集力、要素力、市场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使成都在全国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充分体现了成都市发展总部经济的独特魅力。成都总部经济的发展更多地体现了各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特点,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和成华区等都立足本区资源优势,建设了若干特色总部经济聚集区,且取得较好发展成效。2009年成都市中心城区还将大力培育和引进管理、研发、采购、投资、结算、物流等区域性总部,努力打造6大工业总部聚集区。具体包括: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电光伏、汽车电子企业总部为主的高新区总部聚集区;以机电企业总部为主的成华总部聚集区;以轻工企业总部为主的武侯总部聚集区;以民用航空企业总部为主的青羊总部聚集区;以印刷包装企业总部为主的锦江总部聚集区;以轨道交通企业总部为主的金牛总部聚集区。中心城区实现以产品制造为主向以研发、品牌、市场营销、标准制定等价值链高端为主转变,辐射带动第二、三圈层产业发展。

  锦江区是成都市的中心城区,经济实力较强,商贸业繁荣。2009年1~2月,锦江区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182亿元,增幅列一圈层第一;实际使用外资、合同外资全市第一;社会零售品总额更以59亿元的绝对优势引领部商贸业。锦江区工业总部占地面积1.29平方公里,是高新国际广场、天府软件园等类似园区中面积最小的,但锦江区工业总部通过建设现代化的配套服务设施,营造了一个高质量的办公和生活,能够满足城市居民办公、居住、游憩、交通的各种需要,吸引以文化创意为主的现代高端服务产业聚集,使锦江总部成为创意之城。目前,锦江工业总部主要形成了工业总部、现代印务和生物制药三大板块,入驻企业25家,项目27个,投资总规模近50亿元。其中,成都国际商城总投资约25.9亿元、总建筑高度约168米,汇融总部大厦、新华之星、南山总部经济中心、火炬动力港二期等大型项目纷纷在锦江区工业总部开工建设。

  成都市青羊区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354亿元。2008年底,青羊区确定了未来“优二强三”的产业结构调整策略,优化发展都市型工业,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地震后仅20多天,总投资超过40亿元的4个现代服务业项目在此落地。下一步,青羊区将着力打造三大总部经济集群,即:依托骡马市区域密集的金融机构、行业龙头企业,大力引进银行、保险、证券等,打造中央商务区金融商务总部集群;依托金沙文化遗址特色街区、金沙“如意凤舞”等文化产业项目,大力引进数字娱乐、演艺等文化创意总部,打造金沙片区文化创意总部集群;依托工业总部、绿舟创意产业园等高端载体,大力引进研发设计总部及企业管理、营销总部,打造青羊新区研发设计总部集群。

  目前,青羊区三大总部集群已见雏形:金融商务总部集群,已入驻总部型企业600余户;文化创意总部集群,已成为文化创意企业瞩目的热点;青羊新区研发设计总部集群,已有近百户总部企业入驻。2009年4月21日,占全球网络OEM市场超大份额的知名企业——明瑞电子(成都)有限公司正式入驻青羊工业总部。该公司一次性选择了4栋办公物业,将企业总部迁到青羊工业总部,出青羊工业总部作为西南总部经济的龙头,令国际企业青睐的强大号召力及其独特的总部办公吸引力。

  随着一系列重大综合轨道交通项目的启动实施,金牛区出台了建设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综合交通产业园)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区内轨道交通产业优势,通过首创产业联盟,整合轨道交通产业的资源优势,形成“一区两”的产业空间布局,把金牛区建成国家级轨道交通研发和最具规模、竞争优势的轨道交通总部,促进现代工业和现代生产服务业的集聚,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目前,金牛区轨道交通产业年产值达600亿元以上,约占全市轨道交通产业年产值的75%。“一区”即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分为人北片区、西南交区、高科园西区和高科园北区。人北片区将成为集研发设计、订单处理、工程勘察、工程监理、工程检测、运营管理、财务总部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总部集聚区;西南交区将成为研发、产品孵化、技术创新和人才培训;高科园片区西区将承担高科技产品研发和营销等功能,北区将打造为工业总部,承担产品生产、产品组装、营销服务几大功能。

  “两”,即着力打造国家级轨道交通研发和最具规模、竞争优势的轨道交通总部。国家级轨道交通研发将围绕轨道交通,发挥中铁二院和中铁西南院的主体、中介与纽带作用,依托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以及西南交大、电子科大、西华大学等人才支撑,进行轨道交通基础科技研究和应用科技研究,促使轨道交通高科技企业孵化和实现高科技产品产业化。在国家轨道交通创新体系形成过程中,充分挖掘市场需求,按产业细分专业,联合国内外优秀企业共同开发轨道交通产业链中高端的新技术、新产品,努力建成全国一流的轨道交通研发;轨道交通总部则包括研发设计总部、运营总部、工程建设总部和装备制造业总部。

  2009年成华区围绕“开创新天地、塑造新形象、实现新跨越”发展思,“生态城区、现代成华”发展定位,全力实施“1413”发展战略,以项目为核心,优化发展空间布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做大做强产业支撑,打造“试验区”建设亮点工作,开创成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新局面。“一轴引领”即以建设及周边为核心区域,着重发展商务、金融、餐饮和休闲娱乐等,打造二环新兴服务业发展轴,构筑成都新商圈。“四城驱动”是指将成都(龙潭)总部经济城、成都(猛追湾)休闲商务城、成都(新客站)城际商旅城、成都(地铁)城北商贸城打造成四大新兴特色功能片区,其中成都(龙潭)总部经济城将以龙潭裕都总部城项目、二重总部项目等为重点深入探索总部经济发展的“成华方式”。

  “一区辉映”就是依托北湖和大熊猫国际文化资源,打造北湖熊猫国际旅游风景区。“三带贯穿”则是将沙河城市景观绿带、东风渠城市生态绿带、三环城市森林绿带打造成贯穿成华的“绿色生态走廊”。2008年6月13日,总投资3亿元的金睿国际城总部项目如期破土动工,计划2009年底建成投入使用。随后,总投资1.2亿元的中机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总部项目、总投资3.5亿元人民币的成都尚润总部项目也相继开建。目前,成都(龙潭)总部经济城也已基本实现项目满覆盖,已有上海裕都集团、中国二重、中国医药集团抗菌素研究所等90余家总部项目入驻园区。此前开工的龙潭裕都工业总部项目、中国二重、蜀能电力、石油厂、国莎、川力等20多个重大总部项目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

  双流县是成都中心城市向南发展,建设现代新城的核心区域,拥有中国第五、跻身世界100强的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依托空港优势,双流积极打造空港总部,吸引国内外特别是西南区域临空产业企业总部和区域总部聚集发展。2009年3月27日,双流县临空服务业管委会领导向众多企业代表宣布:对入驻总部经济园区并在双流县注册登记,注册资本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当年纳税县级所得部分达100万元以上的新引进企业,从纳税之日起,按其缴纳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县级所得部分,实行“11555”财政扶持政策(前两年给予100%补助,后三年给予50%补助)等。同时,对于从县外新引进年实现上缴税收超过500万元的总部企业,新购置办公用房的,按每平方米500元的标准补助;租赁置办公用房的,按每月每平方米8元的标准补助。这些对企业利好的制度不仅降低了企业入驻园区的门槛,更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对入驻双流工业园区企业给予的很高的税收优惠。目前空港总部一期一批次已交付客户,随着企业的入驻和园区商业配套设施的完善,园区充满发展机会和潜力,在的充分引导和蓝光集团大手笔的打造下,空港总部将成为激活区域经济发展、改善产业结构的“核引擎”。

  “两枢纽”,即西部交通枢纽和西部通信枢纽;“三中心”,即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和科技中心。成都市加快建设“两枢纽、三中心”为总部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支撑,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成都市加快西部交通枢纽建设,加紧成灌铁、成绵乐城际铁的建设,以及达成铁扩能工程。目前,成都铁新客站、成都集装箱中心站、邛名高速公、成什绵高速公等均已开工建设;双流机场第二跑道项目基础工程进入施工阶段,新航站楼已开工建设,成都机场运输能力将进一步扩大。

  西部通信枢纽建设,目前已完成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通信枢纽工程24个重大项目实施计划,先后启动了170亿元的社会投资。除“两枢纽”建设顺利推进外,成都市“三中心”建设也逐步实施。一是商贸和物流中心,已完成服务业重大项目投资88.2亿元,其中投产达产、加快建设、促进开工项目共计297个,完成投资85.8亿元。成都航空物流园、新都物流中心、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青白江铁散货物流园、龙泉物流中心等现代物流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二是金融中心建设,重点加快以东大街“金融一条街”、南部新区金融总部商务区和天府新城金融后台服务中心为载体的金融集聚区建设,打造西部金融创新和市场交易中心,加快构建全国一流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力争使成都成为全国金融后台服务机构最多、配套服务功能最完善的城市之一。三是科技中心建设,目前,盈创动力创业投资服务平台等32个西部科技中心重点项目、新型疫苗出口生产等47个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项目,正在加快实施。

  成都市2009年城建和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计划涉及的城乡建设项目共分七大类,包括灾后城乡住房、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城区旧城、重大市政基础设施、新居工程、房地产开发、城乡生态,1200多个项目,总投资1480亿元。同时,成都市2009年城建和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计划已经按“四定”——定项目、定责任、定进度、定资金原则,落实了项目的责任单位、开完工时间、实物投资量和资金筹措情况。

  为应对汶川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挑战,成都市2009年1月8日对外发布了《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提出“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发展,民生性服务业城乡均衡发展”的思,决定倾力推进信息服务业、物流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引领部消费前沿,打造西部现代服务业。按照规划,成都市在2012年前将着力打造“两城”(国际软件名城、国际旅游休闲名城),“两都”(中国服务外包和商务会展之都、中国文化创意之都),“三中心”(西部商贸和物流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的城市功能,到2012年,基本实现建设成西部现代服务业的目标。在2012年,信息服务业要力争达到25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现有人数的4倍以上;商务服务业增加值要达到350亿元以上;要全力打造北部商城集中发展区、青白江商品市场发展区、双流商品市场集中发展区和龙泉商品市场发展区4个“百亿市场”,6个“百亿商圈”,建成中国西部的批发市场高地、时尚购物天堂、国际美食之都。中心城区100个零散的批发市场,包括绕城高速公以内的批发市场,都要按规划向第二、三圈层的四大市场集聚转移。调整后留出的空地,将主要发展附加值比较高的酒店、卖场等。而中心城区的制造业也要逐步向总部经济转型。

  据四川省食品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四川白酒制造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89.64亿元,四川正筹划整合四川名酒资源,提升川酒品牌,筹备建设长江上游名酒经济带,打造千亿川酒产业目标的新蓝图。三成都市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的对策为进一步鼓励和促进成都市总部经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总部经济规模效应,增强服务区域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综合能力,现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从2009年起,通过扶持产业关联度强、提升作用大的重点项目,延伸产业链,强化产业聚集度,重点加快发展汽车产业群、电子信息产业群、装备制造产业群、冶金建材产业群、生物医药产业群等优势产业群,力争用5~8年的时间实现成都总部经济主营业务收入过万亿元的目标。

  从汽车制造到汽车贸易,随着一系列重大产业化、重大功能性、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态建设项目的签约落户,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着力构建“南造、北贸、东娱”的汽车产业发展格局,坚定不移地推动汽车制造产业向经开区南部新区集中,汽车贸易博览产业向北部新区集中,汽车文化娱乐产业向东部新区集中;通过发展集聚一批、承接引进一批、整合扩张一批重点企业,力争经过3~5 年的努力,培育20家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企业;力争到2012年,把汽车制造业、汽车商贸博览业分别培育成千亿元产业。目前,已经开工的国家级成都经开区汽车城大道,将起经开区内的众多汽车制造企业,以及位于西河镇的中国成都国际汽车博览新城,为龙泉驿区打造汽车制造、汽车配套、汽车贸易三大千亿元产业夯实了基础。

  电子信息产业群主要是指以成都高新区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主体发展区,以高新区为核心的软件及信息服务产业带,以锦江区红星沿线连接武侯区科技一条街沿线及音乐街区的数字创意及信息服务产业带,以高新区(西区)为核心的集成电和平板显示聚集区,以及以经开区为核心的电子元器件聚集区。

  装备制造业产业群将形成“一个—两个园区—六个发展点”的格局。一,即金堂核电成套设备及大型发电成套设备生产;两个园区,即成都经开区大型工程施工成套设备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园区,青白江区装备制造物流园区;六个发展点,即新都、郫县、温江、都江堰、大邑、双流等六个发展点。

  以蒲江为核心发展区,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食品企业;郫县安德镇川菜调味品产业园区、邛崃名优白酒产业园区、新津农民创业园区,分别重点发展川菜调味品、品牌白酒及基酒、饲料产业。打造西部最具活力的总部经济千亿元产业集群——青羊工业总部经济区,建成西部最大的总部。力争用5~10年的时间,将青羊工业总部经济区建成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创新活跃、要素集中、经济发达、区域和谐的西部最具活力的总部经济产业集群,打造国内总部企业工业研发设计及检测中心、贸易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品牌展示中心、信息中介服务中心。

  鼓励行业协会整合行业的整体力量在国外建立营销渠道,通过设立境外加工企业、建立海外零售网点和进入国外主流流通网络等形式,拓展产品的国际市场空间。搭府合作平台,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经贸洽谈会和展销会,指导企业制定“走出去”发展战略。积极推荐成都市总部企业参与国家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加大成都市知名品牌力度,完善知名品牌机制,营造知名品牌的法制;积极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形成企业、行政和司法三位一体、相互结合的体系,形成品牌合力。积极支持实施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战略,促进提高成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鼓励企业申请具有独创性和显著性的企业商标和商号。支持和推动企业加强商标、商号管理和运作,通过专利研发、广告策划、品牌收购、特许经营、资本运作等方式丰富提升品牌营运能力。

  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驰名商标、成都市著名商标,鼓励企业商标、商号一体化,实施商标、商号双重。鼓励企业加快品牌国际化建设进程,实施品牌拓展策略,推行品牌多国度、多门类国际注册,积极为企业解决品牌国际化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支持企业借鉴省内著名企业并购国外品牌的成功经验,创新品牌运作方式。

  鼓励和支持各类单位和个人以货币或以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评估并可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出资成立公司制或合伙制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扶持一批外向型的科技中介机构,有条件的可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参与国际技术转移。支持企业总部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合伙企业等多种形式设立创业投资企业和创业投资管理顾问企业,实现金融资本与管理资本优势互补,共享共赢,扶持创业投资产业和成长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以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为抓手,通过培育一批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总部企业,加速推进成、渝县域总部经济建设步伐。按照“留住一批、唤回一批、引进一批”的思,在促使本地规模品牌企业“生根、升级”的同时,努力吸引在外兴办的企业实体把营销总部、投资总部、采购中心、研发中心迁回成都;设立成渝县域品牌企业总部,打造一个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名牌企业总部经济发展区,积极争取国际知名企业、国内大型品牌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培植新经济增长点,做大成渝区域经济总量。通过规划兴建企业总部大厦以及综合性商务大厦和产业创新大厦,采取出租的形式为金融、贸易、物流等营销服务类机构,研发、检测、信息、人才、培训、咨询等生产服务类机构,以及总部企业提供办公场所。按企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程度不同,综合考虑总部企业的其他认定标准,向总部企业分别提供不同区域、不同面积的总部大厦建设用地,建成品牌企业总部大楼、现代商务大厦,开辟成都县域总部经济发展的新。

  要以成都经济辐射圈为中心,在资阳—成都—德阳—绵阳四地大力引进培育发展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重装产业、现代农业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优质产业,着力引进培植金融服务、研发服务、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文化创意、商务会展等高端服务业,大力发展银行总部、研发总部、商务总部,加快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业总部中心,着力建设总部工业园,大力发展总部工业,承接产业转移,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打造中国西部国际传媒产业总部。利用锦江区红星及南延线得天独厚的条件和资源,将其打造成为全国首家传媒产业总部。以红星为轴心,打造中国西部国际传媒产业总部,打造文化创意信息产业链,形成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信息产业聚集发展的现代传媒创意总部经济区;建设一支熟悉国内外市场并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的新型总部企业家队伍。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都总部企业文化。成都市可以尝试以锦江区红星为轴心,打造全国首家传媒产业总部,建设中国西部国际传媒大道,打造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新引擎。锦江区可以重点围绕府河内环线、武城大街以北片区书院街道辖区,着重依托《四川日报》、四川电视集团、《成都日报》等传媒集团,以新型文化、艺术与创意人群为目标群体,发展以传媒为主体的信息传媒产业,打造文化创意信息产业链,形成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信息产业聚集发展的现代传媒创意总部经济区,力争用五年时间将中国西部国际传媒大道建设成为以传媒创意产业为中心,以金融、商务、商业、娱乐、通讯等相关配套服务产业为支撑的中国西部传媒产业总部,为中外各类传媒组织、机构、集团、企业进行传媒信息、创意传媒产品汇集、编辑、发布、交流、展示、经营、交易提供服务。

  建立中国西部创意农业总部。以锦江区三圣乡“花乡民居”、“荷塘月色”、“东篱菊园”、“幸福梅林”和“江家菜地”五朵金花为基础,建立中国成都五朵金花创意农业园区、中国西部创意农业总部和中国创意农业发展研究院,将农产品和文化、艺术创意相结合,使其具有高文化品位、高赢利性、高附加值,赋予农产品独特魅力。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支持力度,努力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规模大的龙头企业。推进西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向创意农业总部集中,实现集群集约发展,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推进成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试验区”建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